目前,我国CMA制度没有充分的上位法支撑,良币在驱逐劣币过程中,使我们各方略显力不从心。中国的《认证认可条例》是我们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唯一一部专属上位法的法规,还不是法律。目前瓶颈性突破,需要时刻关注该《条例》修订被列入司法部修法计划,是我们TIC领域当前,规制建设中最大的福音。
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服务的是工业机构,目前大部分盈利能力不强,活跃度不够。部分领域甚至出现退潮。
核心关键技术进口被限制,传统量大面广贸易产品关税过高。中低端产品的出口利润率在被关税蚕食。贸易顺差主要依赖于大宗汽车产品出口。国家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存在过剩风险;然而,很多综合性检验检验检测机构在该领域已经完成布局,未来在新能源检验检测乃至认证市场竞争势必愈演愈烈。
首先,地方政府目前在加快整合地方项目,申请国家超长期国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财政引擎;其次,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38家的平准净息差已经跌破1.8%的警戒线,即,收储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为负;再次,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7000亿投入研发,检验检测机构以后更应该把我们的技术融入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作为产业生态的质量合规综合服务方,而不是单一的TIC合格评定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跨界破圈,找到新的突破点和价值重构。从以下三个维度为大家分析检验检测机构的破圈整合:
一、发起和承载整合“主&附”体机构的优劣势要点
从近期某省检验检测收并购优劣势的数据规模可以关注出,收并购主要考虑机构的资金规模、人力资源规模、优势资质与赛道规模,以及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规模等几方面。
从收购方的角度,未来的整合建议除了关注机构经济指标,同时需要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关注核心竞争力。要将以往惯性评估思维,增加新的评估要素(投早、投小、硬核检测技术和新兴产业赛道)作为被收购机构指标。
从被收购方来关注,不要只专注于自身检验检测能力,还要重点关注收购企业的质量诉求是什么。具体内容有以下两点:
一是TIC服务企业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质量服务新诉求。包括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化、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线设计等5大类能力。
二是TIC服务企业对检测认证一体化&多元化质量服务新诉求。包括认证检验检测、原材料检测、供应链质量认证、成品检验、型式实验、贸易验货、工艺改进等。
因此,检验检测机构深挖服务企业的市场细分需求非常重要。同时,要紧密关注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质量强国领军企业”的核心建设内容,对领军企业通过“双领”(引领带领)能力建设,全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即带领产业链质量提升,引领区域质量发展和企业实力领先。其中企业实力领先主要关注质量技术先进、质量效益突出、质量品牌卓著和质量管理卓越四个维度。
二、传统新兴赛道转向整合可行性,核心关键要点
从某省服务高新技术产业赛道和传统产业赛道统计数据可以关注到,目前服务高新技术产业赛道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远远不够,传统领域建筑建材类、环境检测类、机动车安综环类加起来,基本上占整个省份检验检测机构的60%左右。因此,新质生产力对检验检测机构未来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即,第一点标准引领,未来的检验检测机构谁能够申请更多的标准,是在所服务领域新的突破点;第二点质量支撑,融入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用NQI&IQC一体化,构建综合性质量支撑,对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支撑;第三点实现品牌支撑化,即TIC对“中国制造”品牌国际化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因此,规上检验检测机构在未来设置公共部门的时候,一定要设置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者综合资质规划管理部门。了解清楚机构的行政条块分割差异化,再去找到切入点、着力点、耦合点,进而才能有效落实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有效重合,进而再去制定收并购方案,和后续运行协同一致性,创新性合并才更加精准、机构结合后产生协同融合力、持久性才更加稳定。
三、资质多元化分析,整合新机体内部的抗排异和促业绩
当前多元化、密集型的多元化资质分布和目录采信方式(准行政许可),增加收并购机构之间融合性、持久性、协同性难度。
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如果存在整合潜在意愿和条件,建议构建充分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部门,深刻了解涉及检验检测多行业、多领域政策背后的法律政策管理。深刻系统分析检验检测资质和当前各个部委之间的关系,以及采信性、稳定性,减少收并购后,母体机构和被收购机构资质变动产生的不协同、不兼容风险。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内外发展形势不确定性增强,如何找到TIC有效价值点,是生存王道。因此,需要回归“马斯洛五级梯度”人性需求分析,发现TIC“整合创新”新趋势、新内容和新能动在哪来,重新定义我国TIC自身目前最紧缺的一些检验检测领域和赛道,寻找机会,实现我国TIC深度、深刻的重构和再布局。甚至包括对检验检测认证过往近二十年平顺运行的综合规制,以及国际规制的新变革和中国方案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