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看到一篇关于天津工业大学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该校化学老师在准备新学期教学课件之余,依旧坚持抽时间到自己帮扶的企业指导生产。同时文章还提到,这是天津工大的“科技特派员”项目,有不少老师参与,目的在于缩短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人才精准帮扶,实践反哺学科建设,属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高校实验室,作为依托于大学人才与资源建立的科研场所,一直以来都助力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对于高校实验室来讲,技术与知识结合发展是科研的重要目的之一,可以说产、研、学是科研人员、老师、学生在高校实验室内的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实验室研究与实践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天津工大的“科技特派员”项目,无疑是为科研提供了一条“产、研、学、用”新思路。今天,小编就从仪器科研和实践的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
科研的目的是发展自身
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不少拥有自主研发、生产仪器能力的仪器企业,同时其中有不少企业与高校实验室有一定的合作关系,这也使得我国的仪器呈现出一股不错的科研风。事实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与我国仪器生产对于国外技术的依赖有关。对于大多数仪器的消费群体来说,采购国产仪器往往属于退而求其次,许多专家在为企业的仪器采购项目提出意见的时候,也会对国产仪器是否拥有核心技术提出质疑。换言之,对于大多数仪器厂家来说,通过增加自身科研投入或者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开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某一领域的核心生产力,已然成为立足市场的必要资本。可以说,对于仪器企业来说,科研的目的是发展自身实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
科研讲究的是格物致知,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就曾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提到培养实验的精神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何为实验?是模拟事物发生或再现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就像学生时代,老师总会用“自由落体”的故事来讲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实验室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思想是活的。对于现在的仪器科研部门、企业来说,应该摆脱传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思路,要学会实验自身。换言之,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器材、仪器,还原事物变化,然后得出“理论”,但更需要将自身所拥有的理论投入到生产中,去确认这个理论的实用性。试想一下,自己发现或者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自己在实践中尝试,倘若失败了,那可以及时发现原因在哪里,为成功做准备;假如成功了,实践中带来的认可感和成就感又能激励自身再接再厉。更何况,仪器科研大多数情况下,正是为了在生产或者深入研究中有所运用。
仪器科研与实践密不可分
正好像仪器的研制目的在于更好地测量或者深入了解某一事物、某一环境一样,仪器科研不可能说空话。小编以为,无论是从高校实验室到生产第一线也好,还是企业与实验室建立技术合作也好,其核心目的,都是要让仪器科研更具有价值,仪器科研与实践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