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口罩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为亲肤材质(普通卫生纱布或无纺布),中层为隔离过滤层(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外层为特殊材料抑菌层(无纺布或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
用了无纺布,也有三层结构,能够防尘、吸湿的口罩就能与医用口罩的防毒效果一样了吗?
答案当然是:不一样。
有了三层结构的无纺布口罩和医用口罩的差距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加工工艺。1、熔喷工艺 2、静电驻极工艺。同样是用了无纺布差距在于采用熔喷工艺的聚丙烯无纺布。聚丙烯无纺布纤维非常细,能阻挡住细菌和细小颗粒。使用静电驻极工艺,让纤维更容易起静电,把很小直径的物质吸附住,从而把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挡住。
熔喷工艺
借助高速热气流使刚挤出的高聚物熔体迅速高倍拉伸固化成形的纺丝方法。优点是工艺流程短,可以纺丝直接制成无纺织物。聚合物母粒放入挤出机,并在挤出机内熔融,温度在240℃左右(针对聚丙烯一熔喷法采用的主要树脂)。熔体通过计量泵,到达熔喷模头。
计量泵测量输出到喷嘴的熔体流量。喷丝嘴是一-排间距不到1mm,直径在0.2~0.4mm的毛细管。在毛细管的两侧就是进气孔,加人250~300℃的压缩空气。在刚刚形成的聚合物挤出喷丝头时,压缩空气的头端作用于聚合物,以高于声速(550m/s)的气流将热长丝牵伸至直径1~10μum,根据其物理特性这种网被称为微纤网。热空气向下流动时与周围空气混合,使纤维冷却并最终固结成短而细的纤维。熔喷法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熔体准备→过滤→计量→熔体从喷丝孔挤出→熔体细流牵伸与冷却→成网。
静电驻极工艺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荷电技术以及通过混合不同纤维的带电技术等各具特色的带静电过滤器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现在的静电驻极方法(工艺)。目前的驻极方法主要有静电纺丝法、电晕放电法、摩擦起电法、热极化法、低能电子束轰击法等。由于材料的静电驻极方法(工艺)不同,所形成的驻极体的性质亦大不相同。
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要求材料的储存电荷密度大,其电荷密度的储存寿命长及储存电荷稳定性强等等。而储存电荷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材料性质、充电方法、电荷分布状态、储存的环境条件等。根据上述要求,就静电驻极体的性质而言,电晕放电法是目前较好的静电驻极方法;热极化法在环境相对稳定时也是一种较好的静电驻极方法;摩擦起电法要在试验中进一步完善;静电纺丝法需要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低能电子束轰击法需要改进和简化静电驻极的工艺。
静电驻极空气过滤材料
利用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捕集尘粒,由小条状的聚丙烯薄膜制成。静电驻极体:简称驻极体,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储存空间电荷和偶极电荷的电介质材料,即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它们的电荷衰减时间常数比驻极体形成的周期长得多。驻极体的电荷可以是真实电荷(或称空间电荷),也可以是偶极电荷,或者两者都有之。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就是利用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捕集尘粒。
静电驻极材料种类
近年来,高分子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用驻极体纤维能生产出HEPA及ULPA过滤器;用作驻极体空气过滤器的材料需要优异的介电性能,如高体电阻和表面电阻,高介电击穿强度,低吸湿性和透气率等。这类材料主要以高聚物为主的有机驻极体材料,如非极性材料: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六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共聚物等;极性材料或弱极性材料:聚三氟乙烯、聚丙烯(共混)及聚酯等。
驻极体静电合成纤维过滤材料
是对聚丙烯纤维在熔喷制造过程中进行静电充电,使其成为静电型驻极体熔喷非织造布(滤纸),纤维直径为2~5μm。这种过滤材料除了利用传统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机理外,同时利用荷电纤维的库仑力去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因此效率增加,阻力下降。目前国际上有预防病毒功能(包括SARS病毒)的3M手术口罩(N95、N97、N99)中就采用了这种过滤材料,美国2003年4月推出的抗SARS空气过滤器中也采用了这种材料。
由于这种滤料,效率高、阻力低、价格便宜,因此,将这种材料用于一般空调通风用空气过滤器中,当迎风面风速为0.5m/s时,对0.5μm的灰尘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空气阻力只有40Pa,是传统的柜式空调机组空气过滤器(一般为尼龙网)无法相比的。这种空气过滤器已经在大型商场、超级市场、医院空调系统应用近10年,并已应用到家庭中,如菲尔萃空气净化器取得了很好的空气净化效果。对生产工艺加以全面改进,目前已能生产钠焰法效率达到99.9999%的驻极体静电过滤材料,同时也解决了这种过滤材料存在的均布性较差和强度不高的缺点,为高效空气过滤器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过滤材料。驻极体静电合成纤维过滤材料的产品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空气过滤器效率与阻力的矛盾。
上一篇:复工战“疫” 科技工作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