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迎来持续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箭在弦上。目前,在全国9个省区推广的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新装备——地灾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也迎来紧张的试用考验。该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监测技术,运用诸如倾角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NSS等传感器设备,实现了对防汛一线地区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
那么,具体的运行效果如何?一线人员已经有了不少反馈。我们一起来看看。
去年7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通过野外调查、综合比选,选择了永靖县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黄土地灾隐患点,布置了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并开展了信息系统部署、监测数据整理分析与综合研究等工作。
据该院介绍,之前做滑坡灾害深部位移监测,需要先打好钻孔、装上监测管,再往管里陆续安装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倾斜仪等专业设备,程序繁多、设备体积大。现在使用普适型倾角仪,内置精度更高、更先进的MEMS传感器芯片,所有监测设备集成一体,只需从地表往下戳进60厘米左右的桩就能进行监测,施工便捷度有质的提升。
此外,购买新设备所需的单点建设费用,与之前的监测设备相比,也减轻了不少财政压力。 另外,在贵州省盘州市羊场乡下午村的示范点,该带你安装有3套GNSS监测系统、3套裂缝计、1套雨量计和5套崩塌加速度计和4套倾角计。为真实体现出与传统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差异,GNSS选择了共用基站的方式,设备均安装在原有同类设备的附近区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传感器设备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应用优势。比如,雨量计采用新型光电式、压电式传感器,体积小,维护简单。裂缝计通过加大量程、窄带物联网和远程控制,设备待机功耗降低50%,能够让其对于加速变形阶段的采集能力明显提升。
GNSS监测设备则将监测精度由毫米级调整为亚厘米级,且运行功耗与综合成本显著降低。倾角计和振动加速度计,则是通过内置先进的倾角传感器和崩塌加速度传感器,外加内置电池可不间断供电2到3年,已形成微芯桩、变形桩等多参数一体化监测预警设备,易安装易维护。最终,通过对比表明,借助这些传感器监测数据,可有效反应地灾隐患点的动态变化,设备数据反应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