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地铁里“味道”有些不好闻?在本届两会上,市科协提交了《关于改善地铁环境空气质量水平的建议》,希望能在地铁内外增设污染参数在线检测体系。
据了解,上海地铁里程数和车站数高居国内第一,已经实现地铁(含部分轻轨)通行里程666公里,车站389座,日乘客超过1200万人次,2025年完全联网后日乘客数预计将达到1800万至2000万人次,占上海公交客流量的60%以上,上海白领就业人口平均日使用地铁时间超过1小时。
市科协调研发现,高峰期地铁车站内每平方米人数超过3人,车厢内更高至8至10人。由于上海所在长江流域,冬春两季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夏秋两季又面对微生物滋生和挥发性气体的威胁,地铁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对广大乘客,以及长期在此工作的地铁员工的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据了解,申城地铁管理部门从2010年起开始关注空气质量,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如在车载空调新风系统里加装滤网、部分车站的空调箱体里加装电除尘、以及个别车站试验了负离子、活性炭等多种颗粒物去除设备,但据调查,由于欠缺行业标准和实时监测,部分试点设备技术老化等多种原因,地铁环境的空气质量总体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状态,难以长期保持优质空气质量。
为此,市科协建议,在车厢和车站建立空气污染参数在线检测体系,能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中的颗粒物、致病菌、挥发物等关键指标,形成数据收集和报警机制;同时,针对车厢和车站空调系统加装改造免维护空气净化系统,提升对污染空气的净化和杀菌能力,大幅去除空气中各类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