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18年春运将于2月1日开始。据相关部门预测,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将达24.8亿人次,站旅客发送总量的80%。公共交通依然是发送旅客的主力军。公安部提醒广大驾驶人和出行的群众要高度注意春运和春节假期旅途安全。但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公共交通的的小环境。
在过去的2017年,我国的公共交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了12.7万公里,国内开通地铁的城市已经达到了35个,日运送旅客超过了5000万人次。公共交通人流量大,而公共交通中的环境问题也更为突出。
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并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日前,环保部组织编制了机场、港口、水利(河湖整治与防洪除涝工程)3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并公开发布。机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明确,年旅客吞吐量(近期或远期)超千万人次机场,要设置机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以及在机场和主要声环境敏感区设置噪声实时监测系统。
2017年4月28日,重庆北站北广场引进了一台可24小时监测颗粒物(PM2.5、PM10等)、噪声、气象参数等多种数据的先进仪器,对该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据悉,该仪器名为在线扬尘噪声监测系统,监测的数据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将数据及时传到网上云平台,最终汇集到环保监测部门。该设备首次走进川渝地区就落地重庆北站北广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该地是重庆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来往车辆众多、周边也处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容易产生大量粉尘。引进该系统后,可随时监测其噪音、粉尘分布,帮助有关部门及时掌握信息。据悉,这套系统由英国科赛乐生产,已在美国、中东、英国等地区安装了近千套,中国目前也已在上海、厦门等地得到了广泛运用。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各个领域都走在国内的前列,公共交通监测自然也不例外。2018年1月22日,上海进入“两会时间”。在本届两会上,市科协提交了《关于改善地铁环境空气质量水平的建议》,希望能在地铁内外增设污染参数在线检测体系。据了解,上海地铁里程数和车站数高居国内第一,日运送乘客超过1200万人次。上海市科协调研发现,高峰期地铁车站内每平方米人数超过3人,车厢内更高至8至10人。由于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而地铁内的空气质量就更加不容乐观。对于广大乘客和长期在此工作的地铁员工的健康也形成危害。2010年,上海地铁管理部门管就开始关注起了地铁内的空气质量,但效果却差强人意。为此,市科协建议,建立空气污染在线检测体系,实时对空气中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对车厢内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改造。
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空气监测站点也逐步覆盖了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但对于公共交通小环境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公共交通人群密度大,流动性高,因此对于公共交通中小环境的监测与管控依然重要,也是保证人民群众以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