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2015年那个火热的夏天,从Uber开始共享经济在中国开创了新纪元,紧随其后的ofo、摩拜更是成为了2016年最耀眼的明星企业。转眼已是2018,刚刚过去的2017年和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的2015年不同,2017年被称为共享经济的寒冬,而笔者认为与潮水退去的2017年相比,接下来才是共享经济真正的寒冬。
2017年我们看到了诸多共享企业的倒闭,也看到了资本力量抽身而去的决绝。据初步统计2017年共有,7家共享单车企业、2家共享电单车企业、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3家共享汽车企业、1家共享雨伞企业、4家共享玩具企业和4家共享服饰企业共28家共享企业倒闭。在详细的方向之后,笔者认为这些倒闭的共享企业只是“伪共享”,包括现在还在运营的各大共享企业,其根本性质是出租企业,其所谓的“共享”是在用新资源出租,而非利用已有资源共享。因此笔者认为滴滴、Uber这样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共享的才算是共享经济,其他只能算作新型租赁经济。
我们将目光转到当下,只看共享单车行业,似乎也只有ofo、摩拜、哈罗在苦苦支撑,而近期也有腾讯旗下媒体爆出来ofo可用资金不足,引发了口水大战。对于共享经济的退潮的探讨我们暂且打住,笔者想让读者朋友们看一看,风口过后的共享仪器的发展现状,或许能够为这些共享企业带来思考。
自《我国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政策下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一阵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狂潮,各省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地方科学仪器向实验室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开放共享,同时也为整体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17年共享经济的寒冬来临时,我国共享仪器的发展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我国科研新形势下的创新措施,共享仪器项目充分鼓励支持了科技企业科研创新,各地在施行之时也结合了自身特点,发挥了自身优势,探索助力平台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让共享平台成为我国科研创新的孵化园。
那么为什么在共享经济的寒冬来临时,我国共享仪器的发展仍然如火如荼呢?首先,高端科学仪器的需求巨大,一个省内有几百上千家企业需要高端科学仪器的帮助,而且一次高端科学仪器的使用不只是几小时,可能是几天甚至十几天,这就说明市场的需求是巨大的。第二科学仪器共享是利用实验室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闲置仪器进行共享服务,成本低,回报高。最后就是各大共享仪器平台之间没有内耗,没有无休止的补贴,正常行业氛围最终成就了共享仪器的繁荣。
共享仪器的发展历程或许能够给进入寒冬的共享经济企业一些思考,也希望当下的共享经济走出补贴的怪圈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风口过后,才能理性回归,或许此次的寒冬将是引导共享经济走向正确发展的一次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