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 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质函〔2018〕326号)文件要求,由安徽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省农业信息中心、省农科院信息研究所、全椒县农业农村局、芜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的《稻田共养生态物联网技术规程》安徽省地方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按照《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南》(DB 34/T 2800—2016)的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填写《安徽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表》,并于2020年8月8日前以信函、传真或E-mail的形式反馈给联系人,逾期未反馈,视为无异议。
节选该标准部分内容:
稻田共养生态物联网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共养生态物联网技术中的术语、定义,物联网设备选型、安装,软件系统功能,以及在水稻和小龙虾、甲鱼共作、连作的生产管理应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水稻种植与小龙虾、甲鱼等水生动物共养生态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150-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DB34/T 2383-2015 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终端数据交换规范》、《GB/T 35237-20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等。
包括应用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两个部分:
应用基地硬件设备
由感知层的传感设备、视频设备、控制设备和传输层的网络设备组成。
感知层
在监测点部署环境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安装高清远红外智能球、网络枪机,随时采集环境数据,拍摄周边环境图像、视频。
传输层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经过网关传输到移动光纤,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智能球、网络枪机拍摄的视频信号通过有线方式,传递到移动光纤,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租用带宽50M左右网络,传输采集的信号和平台发出的控制信号。可采用专线的固态IP或办公网络非固态IP传输信号。
农业数据与应用支撑平台
由提供开发通用组件与集成环境的应用开发平台,实现上下层数据交换功能的数据交换平台,支撑通用的感知设备、服务应用终端的管理平台组成。数据库是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农业标准、病虫草害、土壤、气象、水质等数据的集中管理、分类存储和分级共享,是整个平台的数据源。
视频监控
系统可查看实时的视频画面,安装球机的视频能调节云台方位、步长、焦距等。观察水稻苗情、灾情、病虫草情,以及田间鸟类活动和他人等进入基地等情况,发挥监测和安防作用。每天拍摄1-2张固定位置的图片。视频录像保存2-3周。
远程控制
依据水位、水温、溶解氧等监测数据,结合设定的阈值,通过系统自动或人工远程开关水泵、增氧机、投料机等生产设备,并记录开关时刻和操作人员。
物联网设备
空气温度、湿度,日照时数,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水体溶解氧、PH值、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水温、水位,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网络摄像机、硬盘录相机、硬盘、显示器等视频采集、存储、使用设备,网关、测控终端、控制器等信号传输控制设备;服务器等存储处理设备(可租赁托管);智能手机、电脑等应用设备。
生产设备
水泵、增氧机(可选择)、投饵机(可选择)、发电机等。
传输设备安装
光电转换器、网桥、网关、测控终端、控制器的安装符合GB50150-2016要求。
录相存储设备安装
硬盘、硬盘录相机、显示器的安装符合GB50150-2016要求。
处理应用设备安装
服务器、电脑安装以及与互联网通信网络的连接符合GB50150-2016要求。
硬件设备
气象传感器一般每6个月清理灰尘、杂物等维护1次。水体传感器每15d清洗维护1次,损坏的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要及时更换。摄像头每半年清理灰尘1次。其他设备每月检查1次。烤田、清池、晒田时,应及时收回田间水体传感器,妥善保存,以免造成损坏。整田、插秧、收割时,应及时保护好田间土壤传感器,防止机械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