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台风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95亿元。研究台风的活动周期、预警台风的活动路径等,对于维护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工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有了无人机,台风观测、预警等有了新“法宝”。
2020年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海南期间,一架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从海南博鳌机场起飞,历时4个小时,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的综合气象观测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台风探测及预报预警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海洋、台风综合观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开展海洋综合观测的空白。无人机在台风预测领域的出色表现,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和积极评价。
借助无人机,气象观测人员可以对台风外围云系进行“CT式立体扫描”,一组组气压、温度、湿度、水凝物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观测数据,能够实时传送到地面指挥系统。而集大气探测、防灾减灾服务、环境气象垂直探测、农业生态监测等应用为一体,近两年小型无人机气象观测系统业务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正逐步打开。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集空基、地基和天基于一体的大气探测体系,这是值得欣慰的。与此同时,无论是雷达、卫星还是地面自动站,在观测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卫星观测在精度上的不足,也可以进一步检验卫星观测的结果。
此前,我国多地气象局已经开始积极开展无人机气象观测研究及探索。拿陕西省来说,目前陕西省气象局已从观测、应急、标校、科研、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多类不同场景数百次余架次飞行观测试验,获取了大量中低空高度间隔不高于5米的秒级观测数据;开展了无人机气象观测应用设计,确立飞机平台和机载传感器选型,建立无人机观测技术体系;建成无人机起检修室、降场地和业务平台等,完成观测设备配置和多名无人机观测员的培训。
其实,除了观测台风的活动路径外,无人机在观察大雾、冰雹等特殊天气方面也大有用处。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无人机为载台,搭载气象传感器开展边界层气象精细化观测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可行性基础,人类对雾的观测和研究也有了新的资料和手段。
从2020年4月起,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已从全国试运行切换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这意味着,我国各台站的人工定时观测、日常守班等观测任务取消,地面气象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不得不说,全面自动化地面气象观测,也从一定层面上展现着气象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而做好高空、海洋等的气象观测,也就成为了接来下气象观测的重点任务。在此过程中,无人机、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必不可少。
今后,多种前沿科技的综合应用,也将为台风、暴雨等意外天气状况的预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无人船、漂流浮标、风云气象卫星、往返智能探空等多种探测手段与无人机相互配合,将为气象预警工作人员开展立体观测提供便利。
“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是大型无人机全链条式观测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朝着这一目标出发,是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体现着众多气象工作者的追求和担当。有了精准的气象观测,晴晴雨雨都是美好的一天!
上一篇:海南一号卫星启动“星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