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月,青海境内的长江、黄河、澜沧江出境水质连续12年达到优良等级。经过连续多年的治理,三江源地区水生态质量初步改善,境内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水质的显著提升就是有力的佐证。
据悉,三江源已建成37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每年能向中下游输送近600亿m³的优质水。同时,重点流域和重点湖库等,都已经纳入了自动连续监测范畴。
这也很大程度归功于2005年开始启动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实施的10年后,三江源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百万亩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到80%以上,各类草地产草量提高了30%。
自2014年开始,《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实施。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科研课题及应用推广项目8项、总投资5300万元,取得的成就包括:
在达日县建立黑土山流域单元生态修复示范区2.5万亩;在玛多县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退化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示范区1万亩;建立发酵菌剂(功能菌剂)产品中试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达到500吨;建立有机肥在人工草地、退化草地和农作物上使用效果示范基地4个.......
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
2015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随后,青海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除此之外,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植被、水体等生态信息的分辨率能达到16米”,不断完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不仅如此,青海省近年来在推进清洁供暖改造方面也取得了亮眼成绩。据悉,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清洁采暖示范工程为引领的“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项目取得多项成果。
整个“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2311个,替代电量102亿千瓦时,减少燃煤约126万吨。截至2020年7月底,“三江源”地区“煤改电”惠及采暖用户约10万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
多管齐下,坚定保护“中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