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
收货地址
我的留言
我的评论
用户信息
我的收藏
>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 [详细]
各市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各检 [详细]
各设区市住建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为 [详细]
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为促进我省建设工 [详细]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 [详细]
建质函〔2024〕768号各市住房和城乡 [详细]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横琴粤 [详细]
止水带是防止阻止水分渗透而制作安装的带状 [详细]
但凡是工程行业,例如汽车工程、建筑工程、 [详细]
一、TB 10424-2018铁路混凝土 [详细]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对《地质公园数字化建设规程》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8日。
更多详情,请登录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官方网站查询。
节选《地质公园数字化建设规程》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地质公园数字化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及整体技术框架与实施步骤,数字化技术的基础数据平台、应用服务平台及相关体系的规范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各类地质公园。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494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 1857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25654 手持电子产品嵌入式软件 API》、《GB/T 28035 软件系统验收规范》、《GB 50016 一 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98 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JGJ/T 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等。
数字化地质公园
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地质遗迹、旅游要素和管理行为的量化与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地学科普与旅游服务个性化的地质公园。
应用服务平台
为地质公园业务实际应用层面的各个系统提供不同应用服务的基础支持平台。
基础数据平台
负责数字化基础的硬件设施、网络结构、系统架构并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的数字化平台,承载应用服务平台的运行。
技术框架与实施步骤
整体技术框架
地质公园数字化建设,涉及景区资源管理与保护、经营管理以及产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如下图(图1)所示。
地质公园数字化建设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平台的建设:即基础数据平台与应用平台。基础数据中心包括通讯网络设施及信息安全保障,实现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包括遥感(RS)数据、地理信息(GIS)数据、GPS数据(含北斗定位数据)、多媒体(MEDIA)数据,以及其他综合业务信息数据。
应用平台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及对地质公园各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包括面向各部门的应用信息系统:以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为目的建设的地质遗迹管理与保护系统,环境/生物/规划/地质环境等监测系统,森林防火系统等;及面向日常经营管理的OA办公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等;以及面向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a) 地质公园数字化建设规划与审批;
b) 地质公园数字化场地(数据中心机房、汇聚中心机房、站点监控机房、指挥调度大厅、信息化终端站点等)及其水电、网络布线等建设,场地硬件设备购置与安装调试,及设备联网联调;
c) 地质公园基础数据(基础地理、区域地质、地质遗迹等)采集、处理与建库,及基础软件购置安装与调试,可与b)同步;
d) 地质公园资源管理、经营管理、产业整合等系统建设,及常态化监测、运营等数据动态接入与管理;
e) 地质公园数字化建设评价与优化。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
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设施应包括但不限于机房设施、互联网、物联网、局域网、GIS、GPS、PC、服务器、办公自动化、安防监控、虚拟现实、智能穿戴等硬件及其周边设施。
GI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地理信息系统应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其它资源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模拟、应急响应、地学科普、地学研究与应用、基础设施管理等功能提供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可视化与分析功能。
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符合但不限于 GB/T 18578 等相关 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基本要求
应基于基础数据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等信息采集手段获取监测对象的各项信息,由应用服务平台进行采集、编辑与分析,并提出保护建议方案。应结合利用 MIS、GIS、RS 等技术,监测和保护地质遗迹与其它资源(水质、空气、气象、生物资源、文物资源等。对地质遗迹应定期采集其地表出露点、自然风化、人为损毁状态信息,并经地学专家做出评价、提出保护建议与措施。对水质应定期采集样本,通过分析仪器获取监测指标情况,并做出监测对象变化情况的评价;对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应实时发送应用服务平台进行处理。
电子门禁系统
电子门禁系统是以设备读取特制的以条码、二维码、RFID、指纹、虹膜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作为门票防伪性和唯一性的可实现网络化集中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售验票系统,可替代地质公园原有的人工售检票模式,实现对门票的智能管理、防伪自动识别和客流量控制。
规划管理系统
应以整个地质公园为管理对象,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高分辨率地质公园地图,综合运用RS技术、GIS技术、MIS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采用多期遥感影像比对、辅助规划数据判读的方法,实现对地质公园的科学规划。
电子巡更系统
电子巡更
应通过对地质公园地质环境、防火、治安等巡视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地质公园的地质环境、防火、治安等进行定时、定路线、定点位的巡查工作;应对地质环境、防火、治安巡逻
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考核。
无线 App
可利用GPS、GIS、北斗系统、无线通讯等技术,通过管理人员手持的移动终端设备,对发生在地质公园内的各种违规和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拍照记录,并实时传送到管理中心,实现地质公园动态化管理。
自助展示导览系统
电子沙盘
以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仿真技术构建的互动式导游图,可以LED显示屏、全息投影、DLP显示屏、触摸屏等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利用声光电等技术,实现与游客互动。
地质遗迹数据库与管理系统
按数据库要求,利用GIS技术将地质公园中所有地质遗迹的详尽资料(如名称、地点、出露面积、特征描述、图件、音像、等级等)数据输入网络,达到可编辑、查询、整理、更新、分析及结果输出等功能,提高地质遗迹的管理效率,促进地质公园的数据共享。运用GIS、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形成过程与再现的演示场景、动画与解说语音等,摄制3D、4D影片,宜通过虚拟地质公园、虚拟博物馆或利用公园网络向公众科普典型地质遗迹形成、演化的知识。
虚拟地质公园
利用地表三维模型和地质三维模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地质公园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结合3D眼镜、数字头盔等穿戴式设备,多角度展现地质遗迹与景观及相关地学知识,向访客传播地学知识、助力地学科普。
地质灾害监测
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和仪器测量记录地质公园可能存在的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前各种前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活动过程,以监控、评估地质公园内地质灾害活动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动态变化情况。主要包括降水、气温等气象观测,水位、流量等陆地水文观测,地应力、地温、地形变、断层位移和地下水位、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等地质、水文地质观测等。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应包括卫星与遥感监测,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直接观测与仪器台网监测等。所有地质灾害数据需长期保存,并提高信息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地质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信息应与同其它自然灾害以及环境监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综合监测网络发生地质灾害时,可同时在地图上作业,标注和显示灾害地点、范围、类型、人员部署等情况,生成警戒区范围、响应应急措施。
上一篇:工信部发布——节能技术装备、能...
下一篇:《砼贯入阻力仪校准规范》征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