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续航和充电基础配套等,是电动汽车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痛点。目前,充电桩技术多为固定功率设计,在公共场所使用仍避免不了便捷性、兼容性、使用率等问题。
充电自动化、无线接触、快速充电等,是近年来科研单位和企业攻关的重要技术方向。
例如,一个额定输出功率为40千瓦的充电桩,可适配40千瓦汽车的充电需要,却不能很好地满足80千瓦汽车的充电需要,充电速度将会变得很慢。而对一辆功率为20千瓦的小型车,这个充电桩的功率又存在浪费。此外,频繁手工接触充电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无论对于主机厂还是充电设施供应商而言,提前规划布局自动充电解决方案,将是未来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当今市场上,尚未推出真正意义上可以实现在任何场景都可以大规模应用的自动充电技术。
在实际使用中,一旦车辆停在位于停车位的充电板上方时,车辆将自动建立物理连接并开始自动充电。该技术的智能自动化使得车主在给电动汽车充电时,双手得以彻底解放,大大提升充电便利性。同时充电实现自动化,有助于使停车时间成为充电时间,有效地避免使用传统充电方式时,因不同人群频繁接触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与其他自动充电解决方案相比,矩阵式充电拥有诸多优势。例如,可实现更高的充电功率和效率,由于矩阵充电技术是基于物理连接的传导式充电,所以可支持高功率充电;通用性强,可轻松安装在任何停车位表面,或嵌入地面使其平齐于地面,充电板坚固可靠,可承受车辆驶过。
此外,这一矩阵式充电也有很高的安全性,该技术方案拥有多重安全系统,满足高的电气安全标准,拥有比传统家用电源插座更高的安全级别。此外生产成本也将降低,由于矩阵式充电的机械构造简单且不涉及贵重材料,其量产成本远远低于同级别的其他自动充电解决方案。
2019年,由国创中心牵头,整合行业资源共同研发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融入了车辆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传导式充电技术等核心要素,展示了自动传导式充电“黑科技”,将为新能源产业领域提供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
面对不同功率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广东的奥特迅公司也在研制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技术,将充电由“桩”变成“堆”,把一个充电站的所有功率都放到一起,以便满足各种车辆需求。
此外,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魏派也曾推出XEV概念车。该车的亮点之一也是采用了矩阵式无线充电技术。
根据国家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但是,充电桩技术落地赶不上电池“升级”速度,是目前充电桩利用率低的一大重要原因。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倍率快速提升,此前布置的充电桩有相当一部分的充电速度都很慢。而矩阵式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都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水平较低,相关标准体系亟待加快编制。
此外,不同充电模式,也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对动力电池的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加快更高比能量、更高安全性的电池材料的研发创新,以适应电动汽车不断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