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取针对性修护及美化措施
确保桥梁安全美观耐久
为全面恢复提升城市桥梁使用性能,改善北京市民出行环境,北京市已于2020年完成14座市管城市桥梁大修工程,分别为京原漫水桥、大北窑桥东天桥、大望桥西天桥、华贸天桥、四惠东站天桥、八里桥村天桥、三元桥西南天桥、燕莎桥南天桥、农展桥南天桥、长虹桥南天桥、京广桥北天桥、空军指挥学院东门南天桥、首体南门东侧天桥、万芳桥东天桥等。其中,13座天桥实施了品质提升工程。通过一系列桥梁修护及品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桥梁使用的安全性、美观性、耐久性,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二、采取针对性修护措施提高桥梁安全性美观性耐久性
在此次桥梁大修工程中,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城养中心)以桥梁结构性和耐久性病害、地理位置、重大活动保障路线为重点确定治理范围,选取14座桥梁进行大修治理。桥梁总长1413余米,维修面积达8900平方米,均分布在本市重要的交通要点,车流、人流高度集中,城市运行承载负荷较大。此次大修工程悉心梳理每条桥梁的病害特点,研判病害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桥梁修护及美化措施,确保桥梁安全、牢固、美观。
如京原漫水桥大修工程,该桥位于京原路石景山区与门头沟区交汇处,跨越永定河,桥梁东侧(进京方向)14跨在现况河道内,西侧(出京方向)15跨由于河道改道及修筑河堤,下部结构现已掩埋。该桥梁始建于1966年,至今已运营近54年。在交通荷载及自然条件双重作用下,桥梁桥面混凝土铺装存在网裂、坑槽、破损,上部结构主梁大量超标受力导致裂缝、铰缝缺失,下部结构存在盖梁开裂、混凝土剥落等病害。城养中心根据桥梁的病害特点,分别针对桥梁上、下部结构和主梁进行专项设计,采用针对性的修复及美化措施,使桥梁结构轻盈、耐用、美观。同时,在施工期间,为保障桥梁维修期间的交通通畅,城养中心在桥梁原位置修筑导行道路,方便周边居民通行,将施工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13座天桥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改善出行环境 提升出行体验
在此次桥梁大修工程中,城养中心对13座天桥实施了品质提升工程,以进一步提升人行天桥景观效果。13座天桥位置多分布于东三环、建国路、京通快速路周边重点区域,人流较为集中。经调研,存在景观艺术性欠缺、舒适度较差、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桥身管线裸露杂乱、桥梁围栏等附属设施老化较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桥梁使用情况,提升人行天桥景观,保证桥梁安全运营,城养中心遵循“安全、舒适、环保、节约、生态、耐久”的设计理念,对13座天桥外观进行大修装饰,努力将天桥打造为展现城市精神的景观建筑。
原天桥主梁及梯道栏杆多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因雨水渗透等气候影响,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增加后期维护成本。此次大修将原钢筋混凝土栏杆更换为不锈钢栏杆,既降低后期维修成本,也提升了天桥的安全性和美观度。同时,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员及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城养中心在天桥不锈钢栏杆上安装了二层扶手,天桥梯道位置更换了无障碍提示盲道,梯道平台及梯脚处设置了提示牌,增设梯道三角区防护栏杆,充分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对于天桥桥面部分,将全桥铺装更换为防滑铺装层,确保行人在雨雪天气通行安全。此外,还对主梁和桥墩进行外包铝板装饰,让桥梁整体更显厚重大气。
四、选用环保材料 设备 工艺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出行影响
据介绍,在此次大修工程中,城养中心广泛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降低能耗、减少污染。针对桥梁梁体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的方式,既可以将梁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工厂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桥梁梁体质量,提升行车舒适性。同时,采用符合环保规定的优质机械设备,针对所有会产生扬尘的工序都配备降尘、吸尘清扫设备,全面降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大修工程均安排在夜间0点至5点完成,同时加强交通导行管理,保障市民出行。通过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了工程按期保质完工。
城市道路精细化养护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完善扶手坡道 治理道路病害
2020年,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原有设施破损维修养护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及市民出行需求,主动提升设施精细化养护服务水平,开启服务新方向。
2020年共完成精细化养护示范路30条、示范桥20座;针对小学、幼儿园及医院周边50条道路及27座天桥进行设施维修、景观改善、安全性提升,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完成人行横道及步道范围内1379处障碍物治理工作,确保市民通行空间更宽敞、安全;针对立交桥区、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的147处扶手和136处推行坡道不够长、不够宽、不合理、未设置等问题,进行拓宽、接顺、延长或新建,提升设施服务水平;完成二三环等重要环线、通行节点75座桥梁病害维修,19条道路公交车站周边车辙壅包病害治理,以及56处主辅路进出口及匝道处路面维修工作,确保车辆通行安全、平稳、舒适;完成7146座检查井加固等治理工作,解决易损和与路面高差问题。通过一系列治理举措,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品质,优化市民出行环境,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打造30条精细化示范路
为践行北京市交通“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发展理念,2020年,城养中心组织实施阜成门内大街、西三环南路外环辅路等30条精细化养护示范路和首师大外国语学院天桥、紫竹桥东天桥等20座精细化养护示范桥等项目。在原有路域范围“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完善服务功能内容。通过精细化养护维修细节,让城市道路通行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景观效果提升明显。
学校、幼儿园及医院周边设施主要服务于孩子、老人等群体,为确保通行安全舒适,城养中心2020年初即对五环内相关设施开展了全面排查,按照最高标准制定养护维修方案,分批次、分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加大巡查维修力度,严格落实24小时修复制度,全面、持续提升设施人文关怀。全年共完成42所小学、幼儿园及43家医院周边的50条道路及27座天桥设施维修、景观改善、安全性提升等服务功能优化工作。
同时,以保障市民通行安全为出发点,城养中心针对人行横道、步道范围内具备改造条件的“绊脚石”开展了排查治理工作,全年完成步道范围内地锚等障碍物1354处共计2750平方米治理,人行横道范围内障碍物腾退25处,还市民更宽敞、安全的通行空间。
三、维修75座重要环线节点桥梁栏杆
现有立交桥区、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在建设时,两侧均设置有扶手,供市民通行使用。在后续管养过程中,城养中心通过现场调研、梳理社会和市民通行需求及逐点位调查发现,部分设施存在扶手缺失,梯道底端、顶端最后三步台阶位置扶手长度不足、扶手位置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老人通行困难。城养中心主动征求核心城区和老年人居住密集区域属地街道和社会各界相关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设施现况、扶手类型、连接方式和周边环境等,逐点位制定治理方案,对96处扶手长度不足点位进行接顺和延长,对原有51处两侧梯道等未设置扶手、扶手位置不舒适等问题进行增设或加高,方便市民抓握,提升设施服务水平。
同时,为保证市民通行安全,城养中心组织针对二三环等重要环线、通行节点75座桥梁外侧混凝土栏杆根部胀裂、扶手破损、漏筋等病害进行治理,共计完成栏杆维修4135米。
为确保市民在立交桥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通行节点推行自行车、行李箱、拉行购物小车等上下便利,针对推行坡道缺失、步道坡道断点情况,城养中心根据设施所处区域、周边人群通行需求特点等,组织对全市市管道路台阶两侧推行坡道进行逐点位研究分析,制定养护方案。针对具备改造条件的点位,综合采用拓宽、接顺、新建和维修等方式,完成136处推行坡道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推行坡道服务水平。
四、解决56处路面破损问题
由于公交车在公交站处反复刹车、起步,往往容易在车站周边形成车辙、壅包,公交车行经此处时易出现颠簸情况。针对此类问题,城养中心组织采用调整配合比、增加抗车辙剂等方式强化公交车站周边沥青路面结构强度,确保车辆通行平稳舒适。2020年共计完成19条道路车辙壅包治理,维修面积3.5万平方米。
同时,城市快速路主辅路进出口、匝道处由于建设时期设计、施工等原因造成路面接缝不齐,且接缝部位两侧路面结构强度变化较大,在车辆反复载荷作用下易出现破损、坑槽等病害,影响行车舒适性。城养中心组织完成34处主辅路进出口、22条匝道路面维修工作,不仅提高了行车舒适度,也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路面易出现缓沉等病害,同时部分检查井与路面高差较大,影响行车舒适性。城养中心针对不同检查井结构形式及周边路面病害状况,细化制订了5种不同加固方式,确保更为牢固、协调、美观。2020年累计完成7146座检查井问题治理工作。
为做好精细、精准维修工作,城养中心将每条道路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单元格,逐个单元格跟踪分析病害、维修历史及资金投入等情况。通过对单元格养护情况进行梳理,制定对应养护维修策略。2020年完成上年度道路检测中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的170个单元格的维修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道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