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显微镜计数法》和《水质 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两项水质检测方法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23日。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点内容,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相关标准数量众多。然而很多标准的制定时间较早,近年来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监测需求。因此制定新的标准或修订原有标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次发布的对于水体中浮游植物和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方法标准征求意见稿都为首次发布。
《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显微镜计数法》规定了测定地表水中浮游植物的显微镜计数法。浮游植物一般指浮游藻类,虽然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础生物,但是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加剧,藻类过度繁殖形成的水华已经成为危害水环境的严重问题。监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华问题的直接方式。
目前,我国与浮游植物相关的标准监测指标主要是微囊藻毒素 LR,而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也没有以浮游植物的数量(藻密度)为控制指标。《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显微镜计数法》的出现可以弥补这一空白,成为藻类水华预警和应急监测的重要标准。
《水质 7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中7 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其方法原理为:样品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经液液萃取后净化或直接固相萃取,用具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除草剂是农业种植不可缺少的农药类型,而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投入商业生产的第一类选择性除草剂,在我国使用历史长并且使用量大。常用的几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环境中具有迁移性、难降解性和生物毒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毒性较强,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粘膜等都具有刺激性,而且很难在人体内进行生物转化,此外还有内分泌扰乱作用。加强水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监测对于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有明确的标准限值,同时标准测定方法也已经制定并实行了多项,包括《水质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J 770-2015)、《水质 15 种氯代除草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 1070-2019),此外还有正在制定的《水质 氯代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除了上述标准中涉及的方法之外,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测定方法。与GC相比,HPLC对试样的测定不受其挥发性的限制,并且前处理较为简单,分析时间更短。虽然检出限相对较高,但能够满足水质相关标准。
两项标准的制定将完善我国水质监测标准体系,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