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凝结时间,表征的是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规定凝结时间的意义在于确保施工过程的可操作性,避免水泥过早硬化或过迟硬化而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为确保混凝土在搅拌、运输、输送、浇筑、振捣等过程中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和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快速硬化从而缩短拆模时间,选择适宜的水泥凝结时间十分重要。
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与含量、石膏的种类与掺量、混合材的品种与掺量、水泥的细度及碱含量等。
不同类型的水泥,凝结时间各异。以通用硅酸盐水泥为例,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规定为不得小于45min,终凝时间规定为不得超过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规定为不得小于45min,终凝时间规定为不得超过600min。不同厂家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一般在120min~150min之间,终凝时间一般在180min~210min的范围。
水泥系列试验方法之凝结时间(新标准)(GB/T 1346-2024)
1、试验条件
1.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1.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2、术语定义
凝结时间:水泥浆体达到标准稠度条件下,从水泥加入水中开始到试针沉入净浆至一定深度时所需的时间(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3、凝结时间的测定
3.1、试验前的准备
维卡仪的滑动杆能自由滑动;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基准(零)点;
搅拌机运转正常。
3.2、试件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规定的方法(见混凝土试验技术系列第一篇——水泥系列试验方法之标准稠度用水量(新标准)4.2)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并按规定的方法(见混凝土试验技术系列第一篇——水泥系列试验方法之标准稠度用水量(新标准)4.3)装模和刮平后,连同玻璃板一起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测定的起始时间。
3.3、初凝时间的测定
根据水泥浆体硬化程度进行第一次测定,临近初凝时间时每隔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次。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将(装满标准净浆的)试模(连同玻璃板一起)取出,放到(维卡仪的)试针下(初凝用试针),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且)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记录此时的时间为初凝时间测定的终了时间)。
净浆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果都达到初凝状态时才能确定此时净浆为初凝。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距离试模内壁不应小于10mm;到达凝结状态的时间判点时,试针沉入的位置距离试模中心不应小于5mm;两个相邻测孔的距离不小于5mm。
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起,至水泥达到初凝状态时所用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3.4、终凝时间的测定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装满标准净浆的试模,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度,使试模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重新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回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以备终凝时间的测定。
测定时,维卡仪换上终凝用试针。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次,每次测定不应让试针落入原(已测)针孔。当终凝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型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此时再换上初凝针,并将试体翻转)且初凝针在试体的直径小端面上沉入深度不大于1mm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记录此时的时间为终凝时间测定的终了时间)。
净浆达到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果都达到终凝状态时才能确定此时净浆为终凝。
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起,至水泥达到终凝状态时所用的时间,即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3.5、测定注意事项
在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
每次测试完毕应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到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当水泥净浆发生异常凝结现象时,仍可按GB/T 1346-2024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的测定,(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