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地点要有条理
切忌工作地点紊乱,导线纵横,仪器线搭在烙铁上而造成短路等现象。要保持工作现场整齐,顺序放置,工具元件螺钉等小件器材应放在容器里,现场还要有良好的照明。
(2)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对烙铁要定期检变电源线与外皮的绝缘情况。试电笔是否好用。使用电钻时应注意装地线,戴橡皮手套或站在木板上,不得鼓线手套等。
(3)防止仪器或元件损坏
仪器仪表应放在稳妥地方,轻拿轻放,使用时注意电网电压波动,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仪器不得放存在潮湿、多灰和太阳直射的场合,不用时,应去掉电源并用行军好。
使用电阻时要注意功率、工作电压及散热条件:使用时要注意耐压及极性。
使用管,要注意灯丝电压等级,减小振动,取下电子管时应握住管腰拔起。使用充气管,要注意灯丝事先预热。使用晶体管时,要用小功率烙铁焊接,动作要迅速。
(4)防止触电
有些仪器中有高电压,检修时须注意安全。首先检查仪器外壳是否漏电,打开机箱先对高压进行放电。改焊电路时应先断开电源,不要带电操作。测试高电压时,先将一端(如地端)接好,用一只手持探笔触及被测点,另一只手不要模机完,这样比较安全。可能时,仪器外完接地比较安全,但有时不能接地。
(5)防止烫伤
烙铁放在合适地方,不要用手或脸试验热度,不要乱甩焊锡,以免甩列别人身上。拆仪器线路时,戴上保护眼镜,模免焊锡混入眼睛。位用电炉也否防止烫伤。
(6)防火
烙铁不许放在木板上,人商开现场要数下电源插灸。电源变压器不应过载或过热,仪服这继使用不立超过四小时;电源线路不应挂衣物;使用电炉要注意人走断电。要常备泡沫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等又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为排除故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操作对有效的进行分析和找出故障点,还需具备一定的手段,这就是排除故障的一般方法。
1、电阻法:通常是指利用的电阻挡,测量线路、触点等是否通断的一种方法,有时也用万用表或电桥测量线圈的阻值是否符合标称值,也用测量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等。测量时,要注意选择量程(一般测量通路时,选择较低档位);要较表;要注意有没有其他回路,以免引起误判断;更要注意严禁带电测量,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电压法:是指利用万用表相应的电压挡,测量电路中电压值的方法,通常测量时,有时测量电压、负载的电压(即两表笔间一直饮食负载,也有时测量开路电压,以判定线路是否正常。测量时要注意表的挡位,选择合适的量程,测量直流电时,要注意正负极性。这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
3、电流法:即通过测量线路中的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定故障原因。回路,常采用将电流表或万用表电流挡串接在电路中进行测量,强电回路,常利用钳形电流表检测。
4、替换法:在怀疑某个器件有故障、但不能确定,且有代用件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恢复。
5、短接法:适用于低电压、小电流回路中,将情绪适中的点用粗导线短接进行试验的方法。但必须确定短接时不会造成短路和短接后的一但工作,不会造成危害。禁止带电短接,一般初学者不宜采用。
6、直接检查法: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据经验经常出现故障几率较高、再就是一些特殊故障,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
7、仪器测试法:借助各种测量各种参数,如用观察波形的变化,以便分析故障的原因。多用于弱电线路中。
8、逐步排除法:如有短路现象出现时,可逐步切除部分线路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9、调整参数法:有些线路中无损坏,线路接线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如时间、位移、电流、电阻值、温度反馈信号强弱等)调整的不合适,而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电气工作原路及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0、比较、分析、判断法:它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故障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减少测量、检查等环节,迅速判断故障范围。例如,数条线路公用一个,只要有一条线路正常工作,就说明其他线路的电源正常;两地控制线路中,有一处控制正常,则说明电源、负载及公共线路一定没有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进行判断,能减少检测环节、缩小故障范围、提高排除故障的速度。适用于部分线路故障范围或故障点的直接判定,也应贯穿于整个故障排除的过程中。
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仪器仪表的种类品牌千千万,只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才有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平时对一些参数的认识肯定是缺少的,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操作产品,为此做了一下总结,把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告诉大家,望能给大家深入了解:
1、真值:指客观存在,但除了上外无法绝对正确的得到的物理量,在现实中常把精度足够高的标准仪器得到的数值作为真值。
2、测量值:指通过仪表等工具对真值进行测量后所得的读数值。
3、误差:测量所测量得的计数值偏离真值的程度误差=测量值-真值。
4、绝对误差:用测量单位来表示差时,称为绝对误差。
5、相对误差:将绝对误差与真值相比后的误差:绝对误差/真值x100%或将绝对误差与测量值相比后的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x100%。
6、基本误差:不包含其他影响量导致的误差(一般以相对误差表示)。
7、精度:以等级表示的允许量最大误差:如1、0级表示允许差为全程的+-。
8、回差:在测量指标中,回差指相同的输入信号量,从量程始点或至该值与由量程终点减至该值时表的计数之差,或也称“指示不灵敏区”、“返回差”等,在位式调节中,回差指输入增大至使仪表控制输出发生切换时的值,再使输入信号减小,使仪表控制发生再次切换时的值的差值,故调节回差也称“切换差”或“控制死区”等。在标准测量中,回差越小越好,但在位式控制中,回差是必须的,否则将使系统无法工作,但回差应有一定佳值,一般在0、05-0、5%F、S之间比较合适。
9、范围:由上、下限所限定的一个量的区间。
10、测量范围:按规定准(精)确度进行测量的范围。
11、量程: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例如:范围为0至20时,量程为20V。
12、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立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体现的值与被测量相对应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操作。
13、灵敏度:仪器仪表的输出变化值除以相应的输出变化值。
14、准(精)确度等级:仪器仪表按准(精)确度高低分成的等级。
15、最大允许误差:由标准,技术规范所规定的仪器仪表误差的极限。
16、基本误差,又称固有误差。在参比条件下仪器仪表的示值误差。
17、分辨力:仪器仪表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紧邻值的能力。
18、稳定性: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仪器仪表性能特性在规定时间内保持不变的能力。
19、漂移:仪器仪表输入/输出特性随时间的慢变化。
20、点漂: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对应一个恒定的输入在规定的时间内的输出变化。
21、零点漂移:简称零漂,范围下限值上的点漂。当下限值不为零值时亦称为始点漂移。
22、采样(速)率:对被测量进行采样的频率,对单位时间的采样次数。
23、采样时间:采样过程中检出被测量的时间。
24、扫描速率:对一系列模拟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以每秒输入通道数表示。
25、输入阻抗:仪器仪表输入端之间的阻抗。
26、输出阻抗:仪器仪表输出端之间的阻抗。
27、负载阻抗:与仪器仪表输出端连接的所有装置及连接导线的阻抗总和。
28、功耗:稳定时,仪器仪表在其工作范围内所需用的最大电功率。
29、事件响应:一个输入量的规定变化引起输出量随时间的变化。
30、稳态:系统的特性参数保持恒定的状态。
31、模拟信号:信号参数表现为给定范围内所有值的连续信号。
32、数字信号:信号参数表现为用数字表示的一组离散值中各个值的信号。
33、修正值:为补偿系统误差,以代数法加于未修正横测量结果的一个值。
34、“常开”“常关”根据需要,继电器可以同时具有“常开”和“常关”转换触电。有时也称1Z。“常开”触点在继电器不吸合或仪表不通电时成断开状,在继电器吸合时承接通状,而“常关”触点则与之相反,为了保证系统最高的可靠性,仪表在用作调节和报警时,均应使用仪表输出的“常开”触点。
35、系统误差: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常数或其变化时刻预计的测量误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