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
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huang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
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
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固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较多。
大多数的执行机构都是触点系统。通过它的“通”与“断”,来完成一定的控制功能。触点系统的故障一般有触点过热、磨损、熔焊等。引起触点过热的主要原因是容量不够,触点压力不够,表面氧化或不清洁等;引起磨损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触点容量太小,电弧温度过高使触点金属氧化等;引起触点熔焊的主要原因是电弧温度过高,或触点严重跳动等。触点的检修顺序如下:
(1)打开外盖,检查触点表面情况。
(2)如果触点表面氧化,对银触点可不作修理,对铜触点可用油光锉锉平或用小刀轻轻刮去其表面的氧化层。
(3)如果触点表面不清洁,可用汽油或四氯化碳清洗。
(4)如果触点表面有灼伤烧毛痕迹,对银触点可不必整修,对铜触点可用油光锉或小刀整修。不允许用砂布或砂纸来整修,以免残留砂粒,造成接触不良。
(5)触点如果熔焊,应更换触点。如果是因触点容量太小造成的,则应更换容量大一级的继电器。
(6)如果触点压力不够,应调整弹簧或更换弹簧来增大压力。若压力仍不够,则应更换触点。
安全应用于安全回路,是一般控制系统的装备前级保护性的屏障,安全继电器可以多路保护与一体,甚至可以有安全的形式;大型系统安全继电回路是重要的的环节;普通继电器可用于一般过度、电压转换、速度、配合等的协调;安全继电器涉及安全认证和级别,安全继电可扩展和功能性的的常规安全保障,继电器扩展时经常是普通应用;系统上的安全控制高于普通控制是必须和广泛的。安全继电多用于选通的组合,继电器是多用于触点的联动。应用于不同的级别。
安全继电器是由数个继电器与电路组合而成,为的是要能互补彼此的异常缺陷,达到正确且低误动作的继电器完整功能,使其失误和失效值愈低,安全因素则愈高,因此需设计出多种安全继电器以保护不同等级机械,主要目标在保护暴露於不同等级之危险性的机械操作人员。那么它又与普通的继电器有没有区别呢?区别在哪里呢?
安全继电器和普通继电器有什么区别?
1、安全继电器和普通继电器外形尺寸不一样。
安全继电器与一般继电器的主要差别:所谓安全继电器并不是没有故障的继电器,而是发生故障时做出有规则的动作,它具有强制导向接点结构,万一发生接点熔结现象时也能确保安全,这一点同一般继电器完全不同。
2、早期安全保护采用的紧急停止控制,一般是由几个继电器组合来完成断电或延时断电控制、故障记忆及复位连锁等等。安全继电器也就把各种功能综合在了一起,可以根据保护需求不同,对类型不同的安全继电器进行选型。功能强大、可靠性高。
3、安全继电器有专用的颜色,一般为黄色,目前的安全继电器,动作可靠,灵敏,主要用来控制回路,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按下急停开关安全继电器控制的回路断开,从而保证了安全。
所谓安全继电器并不是没有故障的继电器,而是发生故障时做出有规则的动作,它具有强制导向接点结构,万一发生接点熔结现象时也能确保安全,这一点同一般继电器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