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用蒸馏水代替零浊度水
有些单位用蒸馏水调节浊度计的零点和用于稀释浊度标准物质。其实蒸馏水浊度并非为零,以蒸馏水代替零浊度水会对检定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特别对于低浊度的测量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用孔值不大于0.2 } m的微孔滤膜过滤蒸馏水(或电渗析水、离子交换水))2次以上,来获得检定用的零浊度水。
2.标准溶液的保存和使用必须得当
福尔马阱(Formazine)聚合物悬浮液是当前世界上水质测量常用的浊度标准液。它是由S.OmL(含O.OOSg)硫酸脐和O.SmL(含O.OOSg)六次甲基四胺溶液混合后,在(25士3)0C下放置24h,经缩聚反应后获得。福尔马麟标准液由于采用纯的化学试剂,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形成,重复性(个人多次配制)和重现性(不同操作人员、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较好,反应的缩聚物福尔马阱为同一物质,其光学性质同一而恒定,是较为理想的浊度标准液。实验室使用的标准溶液一般是向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购买。这种标准溶液在长时间保存后其浊度会发生一定的下降。用玻璃容器保存其浊度下降程度低于用塑料容器保存,标准溶液浊度愈低,保存温度愈高,这种影响愈大。因此,低浊度标准溶液宜用玻璃容器保存,适宜用玻璃容器在低于10℃的环境中冷藏保存,这样可保证在较长时间内使用而浊度不发生变化。室温保存,则应根据室温的高低,来确定适宜存放时间的长时间。标准溶液使用时,宜摇匀。
浊度计是测定水浊度的装置。有散射光式、透射光式和透射散射光式等,统称光学式浊度计。
其原理为,当光线照射到液面上,入射光强、透射光强、散射光强相互之间比值和水样浊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过测定透射光强、散射光强和入射光强或透射光强与散射光强的比值来测定水样的浊度。
光学式浊度计有用于实验室的,也有用于现场进行自动连续测定的。
浊度计仪器的使用
1.仔细检查浊度标准板,如有灰尘、污渍,可用脱脂棉加乙醇、各半混合液擦净,比色皿可用清洁剂或洗涤精清洗,然后用清水冲净,两个透光面擦干。仪器预热10分钟。
2.量程选择钮置“100”档,在试样槽后方紧靠右插入浊度标准板(有编号面朝左)。
3.拉杆推入,光路中不置入符何物体,调整“调零”旋钮,使显示读数为“0”(空气校零),拉杆拉出;
浊度标准确性板置入光路,调整(校准)旋钮使显示读数为浊度标准板出厂标定值——NTU,在此以后“校准”旋钮不能再随意变动,取出标准板。
4.量程“1”;“10”采用30mm比色皿。量程“100”采用5mm比色皿。5mm比色皿紧靠右插入。
5.在比色皿内放入无浊度水(约3/4高度),放入试样槽前方,被测液入入试样槽后方(大小比色皿均紧靠右侧),推入拉杆,调节器节“零位”钮使显示数为0。
拉出拉杆,样品置入光路,显示值即为被测液浊度值NTU。
6.测量中“量程”选择键如需转换,除选用不同比色皿外,无浊度水调零步骤须重复一次。
7.本仪器标准板出厂前已用标准液标定,如用户需重新标定,只要用10FTU标准液和零浊度水逆向进行以上步骤,重新测定标定值。
固定式浊度计是为测量市政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水的浊度而设计的在线分析仪表。其由由变送器和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池内或自然水体中,可自动补偿因污染引起的干扰。变送器和传感器之间的双向数字通讯可防止信号衰减,并允许传感器与变送器之间有较远的距离。主要适用于水及污水处理厂— 进水口、出水口、中水处理等。
测量原理:
浊度计测量原理如图示,传感器上发射器发送的940nm波长红外光在传输过程中经过被测物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后,有一部分透射到180度方向的检测器上,有一部分散射光照射到90度方向的检测器上。在180度和90度方向检测器上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与被测水的浊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通过测量透射光和散射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水的浊度值。
通过测量两个检测器上的光的强度,其中180度方向采用高精度的940nm光强转换为频率的集成电路芯片,使接收到的光强转变为数字信号。90度方向采用高精度的940nm光强转换为电压的集成电路芯片,通过数据采集后处理为数字信号。这样两路信号可以实现自动补偿,有效消除干扰,补偿因污染产生的偏差,使仪器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
功能特性:
1.自动补偿电压波动、器件老化、温度变化以及污泥颜色的变化;
2.标准90度散射光测量技术,提供可靠测量结果;
3.浸没式、流通式等多种安装方式,适合各种应用场合;
4.具有气泡消除装置;
5.故障自动诊断功能。
安装方式
安装传感器时,避免用力过猛和尖锐的碰撞从而损坏电极。完成接线后,应仔细检查,避免通电前的错误连接。在仪器的正常工作情况下,确保传感器与被测介质充分接触。测量误差常常是由于空气填充了电极内部空间或不合理的安装造成的。
应用范围
各种水处理(河流/湖泊/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海洋水质等)、水产养殖、环境监测、CIP等行业。
上一篇:【洗砂机】洗砂机三个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