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径测微头零位不准
排除方法
利用产品的配备的“校对卡规”对“内径测微头”零位进行校对,若不准确则应调整。调整时将“固定套管”上的“螺钉”松开(有些款式无此螺钉)利用扳手(产品附件)来回转动“固定套管”并使零位对准,**将“固定套管”上的“螺钉”拧紧。
注意事项
(1)在用“校对卡规”校对“内径测微头”零位前,应检查“校对卡规”两量钳是否松动,若松动则将其两测螺钉拧紧。
(2)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时,为保证测量的准确,要求内径千分尺位于垂直被测工件轴的截面上。另外,在旋转“微分筒”时,其旋转力不应过大,活动侧头充分接触到工件被测面即可。
2、压线或离线
排除方法
(1)内径测微头的压线或离线调整与零位调整方法相同。
(2)除I型外的“内径测微头”在需进行压线或离线调整时,首先用“扳手”将“活动测头”(测微头右端)旋下并取出盖板及微分筒,其调整办法与外径千分尺相同。
3、接长杆尺寸超差
排除方法
除I型、II型结构的两点内径千分尺外,其它形式的内径千分尺“接长杆”一般为可调式(即测量上限大于或等于2000毫米和大于或等于100毫米的测量杆)。利用产品配备的“专用板钳”将接长杆螺孔内的“螺圈”旋出,拿下“压缩弹簧”,并小心将“内量杆”取出,用螺丝刀松开“紧固螺钉”,再用钎丝杆插入“调整测头”小孔内并来回转动该测头即进行“内量杆”尺寸大小的调整。
注意事项
此调整需严格按《国家检定规程》要求“等温”,为确保调整尺寸的准确性,该项调整可能会反复多次。
内径千分尺英文名是(INSIDE MICROMETER),相信大家对于该产品也并陌生,产品主要用于内尺寸精密测量(分单体式和接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测量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图: 1、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依次顺接到测量触头,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 2、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 3、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75~600/0.01mm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125mm时。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0.008mm既为姿态测量误差。 4、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L虽相同,当支承在(2/9)L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处和在离端面200mm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