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的影响
水泥矿物组分组成和细度对混凝土强度有重要影响,C3S和C3A的含量高的水泥早期强度增长较快,早期强度高,但后期强度增长缓慢,C2S含量高的水泥后期强度持续增长,后期强度高。水泥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水化速率的快慢,一般来说,随着水泥细度的增加,水泥水化速率也随着变快,混凝土强度随之提高。早期强度过快的增长容易造成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强度倒缩现象。
二、矿物掺合料的影响
矿物掺合料已经成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对其使用的目的也从最初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技术手段。矿物掺合料的物理“填充效应”和化学“火山灰效应”,尤其是二次水化使混凝土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促进后期强度的提高。
但不同的矿物掺合料其性能和特点各异,在使用矿物掺合料时应对其性能进行关注、了解,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如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细度都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粉煤灰细度越细,活性越高,填充效能也越好。但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逐渐降低明显,后期强度赶上或超过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强度;矿渣粉属于潜在活性掺合料,其活性与细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细度增大,对混凝土28d强度的贡献也增大,一般要求矿渣粉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时,但过高的比表面积会增加耗能。硅粉比表面积大,颗粒粒径非常小,可以混凝土短期内发生火山灰反应,硅粉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主要在28d之前,就长期强度增长而言,硅粉混凝土不如纯水泥混凝土或粉煤灰混凝土。将不同性能的矿物掺合料复合使用可以出现超叠加效应,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有较大贡献。
三、骨料的影响
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含泥量大,强度偏低。含泥量还影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幅度,一般来说,含泥量低的砂拌制的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大于含泥量高的砂拌制的混凝土。机制砂一般多棱角、表面粗糙、含有大量石粉,且界面新鲜,提高了砂与水泥石界面间的粘结强度。但机制砂的粒形特点也会造成混凝土用水量高于天然河砂拌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采用高效减水剂予以控制。机制砂中的石粉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可以补充胶凝材料用量,起到填充密实作用,提高混凝土强度。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区分,机制砂中含的是石粉还是泥粉。
四、外加剂的影响
(一)减水剂的影响
减水剂已经成为混凝土的重要组分,一方面可以降低用水量,提高降度,另一方面可以将水泥颗粒分散的更均匀,促使水泥进一步水化,降低混凝土孔隙率,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水泥浆中掺入适量减水剂,能使水泥浆早期水化产物生长有所延缓,这种延缓作用将促使其水化产物生长得更加充分、完整,从而使硬化水泥石的网络结构更加致密。但减水剂对强度的影响也同样存在不利的方面,过量的使用减水剂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降低混凝土强度。
(二)引气剂的影响
引气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但引入的气泡会削弱水泥石与骨料间的粘结强度,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含气量超过4%后,含气量每增加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约降低4%~6%,抗折强度约降低2%~3%。在胶凝材料用量较大的贫混凝土中,水泥浆体少不足以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添加引气剂可以增加浆体体积,使骨料间的密实度提高,从而弥补了引气剂的负面作用。因此,在低胶凝材料用量的贫混凝土中,引气剂对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三)调凝剂的影响
调凝剂是调节水泥凝结时间的外加剂,也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规律发生一些改变。混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可以延迟凝结时间,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后期强度不受影响,甚至还有所增加。但过量使用缓凝剂,造成混凝土凝结时间超长(大于48小时),将会降低混凝土后期强度。早强剂可以增水泥中C3S组分水化速率和强度发展速率,对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有利,但后期强度增长缓慢,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不大或略有降低(当掺加量较大时)。
五、水品质的影响
水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水中带有的杂质可能对混凝土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水中含有藻类及其他有机物溶解并干扰水泥水化过程,减缓凝结过程和强度发展过程,降低强度。有颜色的水一般含有可溶性的有机物(多位鞣酸和腐殖酸),它们会延缓水泥的水化过程。水中的碳酸盐或硫酸盐可以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但过多的碳酸盐或硫酸盐会消减混凝土的28d强度或长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