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我国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今年两会期间涉及仪器仪表行业的话题有哪些?跟随仪表君一起来聆听与仪器仪表行业相关的2022两会“好声音”。
郑兰荪院士:建议出台措施鼓励教学仪器研发生产
目前我国高校中只有少数能够配置主要用于教学的中高端仪器,因为这些仪器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而大部分高校由于经费限制,配置这些仪器主要是保证科研需求,而难以用于教学。同时,这些仪器的设计和功能并没有考虑教学需求,智能化程度和集成度很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只能做到教师演示仪器的操作,学生进样获得结果后加以分析。学生不了解相关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实验教学条件,显然不能达到教学质量标准,也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求,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此,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建议教育部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教学仪器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比如,教育部(或会同科技部)就教学仪器的研发工作立项,使有关教师可以申请到研发经费;教育部还可以通过文件、会议、讲话等方式,鼓励教师参与教学仪器研发,在高校推广这些教学仪器。同时,有关部门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参与教学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应免除相关企业生产此类教学仪器的税收,降低仪器生产成本,保证仪器售价低廉。
全国人大代表李霞:让更多科学仪器设备“中国造”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陵县血防所应急办主任李霞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尽快解决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建议。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李霞发现高端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可控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命门’。相关单位科学仪器设备依赖进口,“买不来”的“卡脖子”问题日趋严峻。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她建议:
一是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的“策源地”作用。引导和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科技创新领跑、跟跑中,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强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的搭建,实现科学仪器设备“从0到1”;鼓励相关科研人员结合前沿技术研究需要,对成熟的商品仪器进行功能开发和创新,形成新的关键部件。
二是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首台(套)科学仪器设备应用“试验田”。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在购置科学仪器设备时,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占一定比例;鼓励相关单位采取联合共建应用中心等方式,加强首台(套)科学仪器设备应用和示范工作,不断迭代升级,不断形成功能丰富、“皮实耐用”的科学仪器设备商品。
三是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人才库”作用。鼓励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仪器仪表学科建设,开设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相关课程,强化实验实验教学,塑造工匠精神;鼓励相关单位设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技术基金,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在商品化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中,加强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造就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应用的“行家里手”。同时加强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已在国际科学仪器设备公司工作多年的人员回国效力,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推进高水平科学仪器设备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培:支持安徽建设“国家仪器仪表特区”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安徽团3月5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在会上说,建议国家统筹“窗口指导”,支持安徽依托汽车产业良好发展基础,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聚发展;支持安徽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动态存储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安徽依托高端仪器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布局建设“国家仪器仪表特区”。
全国人大代表闫大鹏:支持采购国产仪器设备 助力高端装备国产化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锐科激光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今年向大会提交的建议是:关于进一步支持采购国产设备及仪器。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许多国产设备以及企业逐渐步入正轨,早年间“非进口不要、非进口不用”的状况也不复出现,国产设备在某些细分领域的弯道超车,达成了替代进口设备的里程碑式进程。通过鼓励和规范采购国产设备及仪器,既是促进国产品牌自主创新之举,也能避免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加大对国产设备及仪器企业政策扶持力度,让国产设备及仪器有更多“用武之地”。
建议:
1、扩大采购主体范围,除了中央及各省市规定政府采购大力推进采购国产仪器外,医疗机构、国有企业在技术和服务能够满足要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国产产品与服务。
2、将国产采购政策进一步落细落实:包括采购公示、设置最小国产仪器采购比例、明确国产设备及仪器定义范围、采取实质性措施促使“首台(套)政策”落地、建立并定期更新各地及各领域自主创新重点产品目录等。
3、通过制定采购国产设备免税或退税的政策,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便利办理方式,加快办理流程,带动相关设备的国产采购率。
4、通过产业集群、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缩短创新设备上市时间等形式,打造国产设备的品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