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是一种自动装置,在系统中担负着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任务,它随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能迅速发现故障,进而有选择地通过切除故障部分。
继电器常见的故障类型及诊断分析如下:
1、触点电蚀。
触点切换的负载多是感性的,在断开感性负载的瞬间,它积蓄的磁能会在触点两端产生很高的反电势,击穿触点间的气隙形成火花,产生电蚀,造成接触面凹陷,引起接触不良,或是将两触点粘在一起不能分离,从而造成短路。防止触点间的电蚀可以采用设置电阻灭火花电路、设置阻容灭火花电路等措施实现。
2、触点积尘。
灰尘、污垢会在继电器的触点上沉积,会使触点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膜,导致继电器接触不良,因此需要定期要对触点进行清洗,可以采用四氯化碳液体,这样能够保证触点的良好接触性能。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元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
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的主要分类:
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
1)电磁继电器:
利用输入电路内电路在电磁铁铁芯继电器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2)固体继电器:
指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运动构件的,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一种继电器。
3)温度继电器:
当外界温度达到给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4)舌簧继电器:
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电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5):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继电器。
6)高频继电器:用于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最小损耗的继电器。
7)极化继电器:
有极化磁场与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
继电器的动作方向取决于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的电流方向。
8)其他类型的继电器:
如光继电器,声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继电器的主要作用
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
1)扩大控制范围:
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继电器通讯、自动控制、及电子设备中,是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
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
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①热功当量元件烧断,若不能起动或起动时有嗡嗡声,可能是的热元件中的熔断丝烧断。此类故障的原因是热继电器的动作频率太高,或负载侧发生过载。排除故障后,更换合适的热继电器,重新调整整定值。
②热继电器“误”动作。这种故障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整定值偏小,以致来过载就动作;电动机起动时间过长,使热继电器在起动过程中动作;操作频率过高,使热元件经常受到冲击。以上问题通过重新调整整定值或更换适合的热继电器可以解决。
③热继电器“不”动作。这种故障通常是电流整定值偏大,以致过载很久仍不动作,应根据负载工作电流调整整定电流。
④热继电器使用较长时间后,应该定期校验它的动作可靠性。当热继电器动作脱扣时,应待双金属片冷却后再复位。按复位按钮用力不可过猛,否则会损坏操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