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使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进行杂光散光测试呢?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据了解,有的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只测试220nm处的杂散光,不测试340nm处的杂散光,这样是不正确的,需测试220nm处杂散光是因为:
①根据仪器学理论中的电光源理论,氘灯在220nm处能量很小,即信号很小,容易显现杂散光;
②根据仪器学理论中的光电发射理论,光电倍增管在220nm处的光谱响应(灵敏度)低,容易显现杂散光。
③根据量子光学理论,波长是能量的倒数,波长短能量大,容易产生杂散光,而220nm处属于短波部分;
而测试340nm处杂散光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因为340nm处一般是氘灯换钨灯和仪器调换滤光片的地方,此时最容易产生杂散光。所以,对于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来讲,应该测试220nm和340nm两处的杂散光。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杂散光测试步骤:
1、首先将参比液注入配对石英石吸收池,分别放置在参比池座和试样池座内。再测定波段扫描基线并使之平滑。
2、将减光片插入试样光路的滤光片槽内,其读数即为减光片的衰减值K,然后将减光片插入参比光路的滤光片座内,
3、将石英吸收池中的蒸馏水依次换成上述截止滤光液,插入试样试样池座中,在相应的波段内扫描、打印;在记录纸的作标上量取测定波长处的透光度,乘以衰减值K,即得各测定波长处的杂散光值。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仪器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比耳定律。研究的是物质对光的吸收。比耳定律的真正物理意义可以描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光程的乘积成正比。它是吸收光度分析中定量分析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依据,更是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基本的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保养和日常维护:
1.开机前,检查各插头是否接触良好,调好狭缝位置,将仪器面板的所有旋钮回零再通电。开机应先开低压,后开高压,关机则相反。
2.空心阴极灯需要一定预热时间。灯电流由低到高慢慢升到规定值,防止突然升高,造成阴极溅射。有些低熔点元素灯如Sn、Pb等,使用时防止震动,工作后轻轻取下,阴极向上放置,待冷却后再移动装盒。装卸灯要轻拿轻放,窗口如有污物或指印,用擦镜纸轻轻擦拭。空心阴极灯发光颜色不正常,可用灯电流反向器(相当于一个简单的灯电源装置),将灯的正、负相反接,在灯最大电流下点燃20-30min;或在大电流100-150mA下点燃1-2min,使阴极红热,阴极上的钛丝或钽片是吸气剂,能吸收灯内残留的杂质气体,这样可以恢复灯的性能。闲置不用的空心阴极灯,定期在额定电流下点燃30min。
3.喷雾器的毛细管是用铂-铱合金制成,不要喷雾高浓度的含氟样液。工作中防止毛细管折弯,如有堵塞,可用细金属丝清除,小心不要损伤毛细管口或内壁。
4.单色器中的光学元件严禁用手触摸和擅自调节。可用少量气体吹去其表面灰尘,不准用擦镜纸擦拭。防止光栅受潮发霉,要经常更换暗盒内的干燥剂。光电倍增管室需检修时,一定要在关掉负高压的情况下,才能揭开屏蔽罩,防止强光直接照射,引起光电倍增管产生不可逆的“疲劳”效应。
5.日常分析完毕,应在不灭火的情况下喷雾蒸馏水,对喷雾器、雾化室和燃烧器进行清洗。喷过高浓度酸、碱后,要用水彻底冲洗雾化室,防止腐蚀。吸喷有机溶液后,先喷有机熔剂和丙酮各5min,再喷1%硝酸和蒸馏水各5min。燃烧器如有盐类结晶,火焰呈锯齿形,可用滤纸或硬纸片轻轻刮去,必要时卸下燃烧器,用1:1乙醇-丙酮清洗,用毛刷蘸水刷干净。如有熔珠,可用金相砂纸轻轻打磨,严禁用酸浸泡。
6.点火时,先开助燃气,后开燃气,关闭时,先关燃气,后关助燃气。
7.使用石墨炉时,样品注入的位置要保持一致,减少误差。工作时,冷却水的压力与惰性气流的流速应稳定。一定要在通有惰性气体的条件下接通电源,否则会烧毁石墨管。
分光光度计在进行紫外测量时,吸光度值不准具有有以下原因:
1、仪器调零后跳动大的话那可能是仪器有问题。
2、调零稳定的话,看样品浓度是否过高,可以控制在0-1个吸光度之间。
3、浓度合适的话,看是否比色皿没擦干净,一般可用蒸馏水冲洗一下,擦干后用镜头纸擦干净。
4、检查样品是否稳定,如果零点不变而放上样品变化,那么是样品有变化,检查样品是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