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的种类品牌千千万,只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才有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平时对一些参数的认识肯定是缺少的,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操作产品,为此做了一下总结,把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告诉大家,望能给大家深入了解:
1、真值:指客观存在,但除了上外无法绝对正确的得到的物理量,在现实中常把精度足够高的标准仪器得到的数值作为真值。
2、测量值:指通过仪表等工具对真值进行测量后所得的读数值。
3、误差:测量所测量得的计数值偏离真值的程度误差=测量值-真值。
4、绝对误差:用测量单位来表示差时,称为绝对误差。
5、相对误差:将绝对误差与真值相比后的误差:绝对误差/真值x100%或将绝对误差与测量值相比后的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x100%。
6、基本误差:不包含其他影响量导致的误差(一般以相对误差表示)。
7、精度:以等级表示的允许量最大误差:如1、0级表示允许差为全程的+-。
8、回差:在测量指标中,回差指相同的输入信号量,从量程始点或至该值与由量程终点减至该值时表的计数之差,或也称“指示不灵敏区”、“返回差”等,在位式调节中,回差指输入增大至使仪表控制输出发生切换时的值,再使输入信号减小,使仪表控制发生再次切换时的值的差值,故调节回差也称“切换差”或“控制死区”等。在标准测量中,回差越小越好,但在位式控制中,回差是必须的,否则将使系统无法工作,但回差应有一定佳值,一般在0、05-0、5%F、S之间比较合适。
9、范围:由上、下限所限定的一个量的区间。
10、测量范围:按规定准(精)确度进行测量的范围。
11、量程: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例如:范围为0至20时,量程为20V。
12、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立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体现的值与被测量相对应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操作。
13、灵敏度:仪器仪表的输出变化值除以相应的输出变化值。
14、准(精)确度等级:仪器仪表按准(精)确度高低分成的等级。
15、最大允许误差:由标准,技术规范所规定的仪器仪表误差的极限。
16、基本误差,又称固有误差。在参比条件下仪器仪表的示值误差。
17、分辨力:仪器仪表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紧邻值的能力。
18、稳定性: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仪器仪表性能特性在规定时间内保持不变的能力。
19、漂移:仪器仪表输入/输出特性随时间的慢变化。
20、点漂: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对应一个恒定的输入在规定的时间内的输出变化。
21、零点漂移:简称零漂,范围下限值上的点漂。当下限值不为零值时亦称为始点漂移。
22、采样(速)率:对被测量进行采样的频率,对单位时间的采样次数。
23、采样时间:采样过程中检出被测量的时间。
24、扫描速率:对一系列模拟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以每秒输入通道数表示。
25、输入阻抗:仪器仪表输入端之间的阻抗。
26、输出阻抗:仪器仪表输出端之间的阻抗。
27、负载阻抗:与仪器仪表输出端连接的所有装置及连接导线的阻抗总和。
28、功耗:稳定时,仪器仪表在其工作范围内所需用的最大电功率。
29、事件响应:一个输入量的规定变化引起输出量随时间的变化。
30、稳态:系统的特性参数保持恒定的状态。
31、模拟信号:信号参数表现为给定范围内所有值的连续信号。
32、数字信号:信号参数表现为用数字表示的一组离散值中各个值的信号。
33、修正值:为补偿系统误差,以代数法加于未修正横测量结果的一个值。
34、“常开”“常关”根据需要,继电器可以同时具有“常开”和“常关”转换触电。有时也称1Z。“常开”触点在继电器不吸合或仪表不通电时成断开状,在继电器吸合时承接通状,而“常关”触点则与之相反,为了保证系统最高的可靠性,仪表在用作调节和报警时,均应使用仪表输出的“常开”触点。
35、系统误差: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常数或其变化时刻预计的测量误差的一部分。
电子天平以称量准确、可靠等优点,迅速在工业生产、科研、贸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电子天平的计量性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可能发生变化,本文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对电子天平的线性误差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电子天平的线性误差计量检定
线性检定是指加载试验时,所加载荷与相应示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好坏的一种评估,常用天平示值与理想线性即从空载到最大秤量的连线之间的正或负最大偏差值表示。 线性检定中,根据天平的可读性和砝码的级别精度来确定采用哪种线性检定方式。现以科恩(KERN)天平为例:
1、直接比较法
对于天平可读性低于0.1mg(含0.1mg)以下的各级,各类天平,只要砝码的精度满足测试要求,均可采用直接比较法。测试的具体载荷点视天平称量范围而定,但必须注意,空载和最大秤量这两点是必检点。
①去皮,并记录零载示值0;
②逐渐单调往上加载,直至天平的最大秤量,并记录各测量点的示值;
③其后,逐渐单调卸载,直到空载荷为止,并记录各测量点的示值;
④误差计算:逐点比较各载荷点加载示值误差E加载和卸载示值误差E卸载是否超过相应的允差范围。
2、分段去皮法
对于天平可读性好于0.01mg(含0.01mg)以上的级各类天平,必须采用E2等以上砝码,由于E2等砝码折算质量修正值的限制,对这类天平采用分段去皮法。通常选择空载荷(即空载点)和1/4载荷,1/2载荷,3/4载荷和全载荷作为检测点,即五点四段法(以ABT 120-5DM为例)。
①选择E2等50g砝码2个(记作50g1和50g2),E2等100g砝码1个;
②去皮,并记录空载荷示值0;
③将50g(记作50g1)放在秤盘上,并记录示值D1(1/4载);
④取下50g1,将50g(记作50g2)放在秤盘上,去皮,再将50g1放到秤盘上,并记录示值D2(1/2载);
⑤全部取下,将100g放在秤盘上,去皮,再将50g1放到秤盘上,并记录示值D3(3/4载);
⑥全部取下,将100g+50 g2(=150g)放在秤盘上,去皮,再将50g1放到秤盘上。并记录示值D4(全载);
⑦误差计算:由于E2等砝码的折算质量修正值的限制,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因此用记录下的D1,D2,D3,D4中的最大示值减去最小示值的1/2作为天平的线性误差。
最大示值-最小示值2≤线性允差范围记录下的D1,D2,D3,D4均为相对50g1的示值,由于这样检定方式排除了50g2和100g砝码的温度漂移,空气流动,示值偏差等因素引起的误差,不失为一种检定天平真正线性的方法。
一、排除法
所谓的排除法是通过拔插机内一些插件板、器件来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当拔除某一插件板或器件后仪表恢复正常,就说明故障发生在那里。
二、观察法
利用视觉、嗅觉、触觉。某些时候,损坏了的元件会变色、起泡或出现烧焦的斑点;烧坏的器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短路的芯片会发烫;用肉眼也能观察到虚焊或脱焊处。
三、替换法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器或有足够的备件。将一个好的备品与故障机上的同一元器件进行替换,看故障是否消除。
四、对比法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并有一台是正常运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
具体方法是:让有故障的仪表和正常仪表在相同情况下运行,而后检测一些点的信号再比较所测的两组信号,若有不同,则可以断定故障出在这里。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
五、敲击手压法
经常会遇到仪器运行时好时坏的现象,这种现象绝大多数是由于接触不良或虚焊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敲击与手压法。就是对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位,通过小橡皮鎯头或其他敲击物轻轻敲打插件板或部件,看看是否会引起出错或停机故障。“手压”就是在故障出现时,关上电源后对插的部件和插头和座重新用手压牢,再开机试试是否会消除故障。
六、升降温法
降温,就是在故障出现时,用棉纤将无水酒精在可能出故障的部位抹擦,使其降温,观察故障是否消除。所谓升温就是人为地将环境温度升高,比如用电烙铁放近有疑点的部位(注意切不可将温度升得太高以致损坏正常器件)试看故障是否出现。
由于,仪表工作较长时间,或在夏季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就会出现故障,关机检查正常,停一段时间再开机又正常,过一会儿又出现故障。这种现象是由于个别IC或元器件性能差,高温特性参数达不到指标要求所致。所以,可采用升降温法。
七、骑肩法
骑肩法也称并联法。把一块好的IC芯片安在要检查的芯片之上,或者把好的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与要检查的元器件并联,保持良好接触,如果故障出自于器件内部开路或接触不良等原因,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排除。
八、状态调整法
一般来说,在故障未确定前,不要随便触动电路中的元器件,特别是可调整式器件更是如此,例电位器等。但是如果事先采取复参考措施,必要时还是允许触动的。
九、隔离法
故障隔离法不需要相同型号的设备或备件作比较,而且安全可靠。根据故障检测流程图,分割包围逐步缩小故障搜索范围,再配合信号对比、部件交换等方法,一般会很快查到故障之所在。
十、电容旁路法
当某一电路产生比较奇怪的现象,例如显示器混乱时,可以用电容旁路法确定大概出故障的电路部分。将电容跨接在IC的电源和地端;对晶体管电路跨接在基极输入端或集电极输出端,观察对故障现象的影响。如果电容旁路输入端无效而旁路它的输出端时故障现象消失,则确定故障就出现在这一级电路中。
下一篇:冷热冲击试验箱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