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NER霍伯纳电机保护器的作用是给电机全面的保护,在电机出现过载、缺相、堵转、短路、过压、欠压、漏电、三相不平衡、过热、轴承磨损、定转子偏心时,予以报警或保护的装置。
HUBNER霍伯纳电机保护常识
1.电机比过去更容易烧毁:由于绝缘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机的设计上既要求增加出力,又要求减小体积,使新型电机的热容量越来越小,过负荷能力越来越弱;再由于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要求电机经常运行在频繁的起动、制动、正反转以及变负荷等多种方式,对电机保护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电机的应用面更广,常工作于环境极为恶劣的场合,如潮湿、高温、多尘、腐蚀等场合。所有这些,造成了电机更容易损坏,尤其是过载、短路、缺相、扫膛等故障出现频率较高。
2.传统的保护装置保护效果不甚理想:传统的电机保护装置以热继电器为主,但热继电器灵敏度低、误差大、稳定性差,保护不可靠。事实也是这样,尽管许多设备安装了热继电器,但电机损坏而影响正常生产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3.HUBNER霍伯纳电机保护的发展现状:电机保护器已由过去的机械式发展为电子式和智能型,可直接显示电机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功能多,调试方便,保护动作后故障种类一目了然,既减少了电机的损坏,又极大方便了故障的判断,有利于生产现场的故障处理和缩短恢复生产时间。另外,利用电机气隙磁场进行电机偏心检测技术,使电机磨损状态在线监测成为可能,通过曲线显示电机偏心程度的变化趋势,可早期发现轴承磨损和走内圆、走外圆等故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扫膛事故发生。
4.保护器选择的原则:合理选用电机保护装置,实现既能充分发挥电机的过载能力,又能免于损坏,从而提高电力拖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的连续性。具体的功能选择应综合考虑电机的本身的价值、负载类型、使用环境、电机主体设备的重要程度、电机退出运行是否对生产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等因素,力争做到经济合理。
5.理想的电机保护器:理想的电机保护器不是功能多,也不是所谓特别先进的,而是应该满足现场实际需求,做到经济性和可靠性的统一,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保护器的种类、功能,同时考虑保护器安装、调整、使用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要选择高质量的保护器。
1.额定动作电流值设置不合理
(1)末级漏保额定动作电流值设置过大。末级漏保额定动作电流超过了30mA或者是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流两倍以上,或是选用了带延时型的漏电保护器,由于末级漏保额定动作电流的提高或保护灵敏度的下降,发生漏电故障时,末级漏保没有动作而导致上级漏电保护器动作。末级漏保的额定动作电流值一般农村客户宜选择15mA,对大用户可选择30mA。
(2)总漏保额定动作电流设置偏小。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选择得越低,当然可以提高开关的灵敏度。然而,任何供电回路和用电设备,绝缘电阻不可能无穷大,当有电压作用于线路和设备上时,总会有一定的正常泄漏电流存在,而农村低压电网的绝缘水平较低,正常泄漏电流较大,所以总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必须大于保护范围内的最大故障漏电电流与正常泄漏电流值之和。如果设置总漏保额定动作电流时只考虑了线路的故障漏电流,而没有考虑总漏保后的配电线路上的正常泄漏电流,当发生漏电故障时,就会导致总漏保越级跳闸。因此,农村配电网中装置漏电保护时,应考虑到这点。一般而言,为了保护电网可靠运行,保证多级保护的选择性,一般上级漏电保护的额定动作电流选择为下级额定动作电流的两倍左右。总路保护和支路保护的额定动作电流值应通过实际测量来取得线路或设备的对地泄漏电流值,支路保护投切最大动作值不超过60mA,总路保护投切最大动作值不超过150mA,总漏保应带有0.2s的延时,这样可提高漏电保护范围内末级和其上一级漏电保护器动作的选择性。
2.在保护范围内未形成有效的“三级”漏电保护体系
(1)漏电保护器布局不合理。由于农村低压照明线路乱拉乱挂现象比较多、导线绝缘不好经常漏电,农忙季节收割机、抽水泵、小电焊机等随机使用性比较强,容易造成接地,并且没有经过漏电保护器等原因,再加上在安装中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对漏电保护器进行合理布局,未形成有效“三级”漏电保护体系,造成了总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停电范围较大。对于这些情况要根据农村配网的实际情况对漏电保护器进行合理布置。在一些供电范围比较大配变器台区,需要将整个配变台区按地理范围或线路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漏电保护范围,在每个保护范围内形成二级漏电保护,这样可以提高每个保护范围内二或三级漏电保护的保护灵敏度,提高保护范围内故障漏电时的二或三级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率,减少总漏电保护器跳闸。这样配变台区总漏电保护器,可主要做为用电现场防止火灾隐患和电气短路的总保护,兼做每个小的漏电保护范围的后备保护,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可选择延时0.2—0.3s,可极大地减少浪涌电压、电流、电磁干扰对总漏保的影响,提高总漏保动作的选择性和可靠性。只有加强对二级漏电保护器的管理,使每个漏电保护范围内的二级漏电保护处于有效保护状态,才能大大地减少农村总漏电保护器的频繁跳闸机率。
(2)用户私自将漏电保护器退出运行。末级漏电保护器是客户用电设备的主保护,如果末级漏电保护器不装、损坏或选型不当,将可能导致上级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末级漏电保护器安装在每家每户,由用户自行管理,是防止人身电击,监察用户户内线路绝缘而设定的。由于用户末端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投运与否,用电管理人员无法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用户因自家的电器漏电、线路老化、私拉乱接漏电,致使末端漏电保护频繁动作,用户无法正常用电,因而私自把末端保护退出甚至拆除,造成二级保护经常跳闸,影响了更多的居民用电。为了减少二级保护频繁跳闸,用户只能再将二级保护解除。这样二、三级保护不起作用,当由一家或几家线路或用电器漏电达到一级保护器动作值时,整个台区就无选择地频繁动作跳闸。只有在每个保护范围内形成有效的二或三级漏电保护模式,才能有效地减少总漏保的频繁跳闸。
3.漏电保护器接线问题
(1)漏电保护器接线不规范,安装时中性线未引人漏电保护器或虽引入但虚接,致使漏电保护器控制回路无而拒动。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就会引起上级漏电保护器动作。
(2)中性线断线或接触不良、似接非接,致使中点电位偏移零电位,增加了中性线漏电和引发其他故障的几率,导致漏电保护器无规律跳闸,故障难找。
(3)漏电保护器在安装时各接线端子螺丝未紧固,时间一长,接线端子就会发生发热、氧化,使电线绝缘层被烧焦,造成线路欠压,使漏电保护器跳闸。遇到这种情况,只要紧固或换掉接线端子就可恢复正常用电。
(4)中性线重复接地。所谓重复接地就是中性线穿过漏电保护器后,同其他漏电保护器的中性线或与其他没有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中性线连在一起。当中性线重复接地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工作电流不会全部从零线返回,有一部分经重复接地回到电源中性点,在电流中会出现不平衡电流,当不平衡电流达到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时,漏电保护器就会跳闸;当发生故障漏电时,保护线上的漏电电流也可能穿过的中性线回到电源中性点,抵消了互感器的漏电电流,使互感器检测不到故障漏电电流,导致漏电保护器拒绝动作。
(5)漏电保护器后面的工作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并在一起。如果二者合并在一起,当发生漏电故障或人体触电时,漏电电流经电流互感器回流,也会使互感器检测不到故障漏电电流,造成漏电保护器拒绝动作。
4.用电设备及用电线路故障漏电
农村低压电网的用电设备使用环境比较恶劣,保养、维修也很有限,质量参差不齐,绝缘有好有坏,有些设备漏电流比较大,如: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长期带电;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盖失落或破碎等。用电线路也是如此,如: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用废铝线或铁丝作电线;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插板线;广播线与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互搭连接地;接户线、引出线绝缘老化或破损;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线路瓷瓶破损等。上述现象均会造成漏电保护器跳闸,如果末级漏电保护器损坏或将末级漏电保护器退出,将造成上级漏电保护器的频繁跳闸。
在正常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相量和等于零;
因此,各相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中感应的磁通量之和也等于零;
这时,由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主开关仍处于闭合状态,电源继续向负载方向供电;
当发生接地故障或设备绝缘损坏、漏电,或人触及带电体时,主回路中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为零;
则会出现故障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从而导致二次侧感应电压迫使脱扣线圈励磁,强令主开关跳闸,切断供电回路。
无论是保护接零还是接地措施,其保护范围都是有限的。
例如“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并在电源侧加装熔断器;
当用电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则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
由于短路电流很大,迅速将保险熔断,断开电源进行保护;
其工作原理是把“碰壳故障”改变为“单相短路故障”从而获取大的短路电流切断保险。
然而,工地的电气碰壳故障并不频繁,经常发生的是漏电故障,如设备受潮负荷过大、线路过长、绝缘老化等造成的漏电;
这些漏电电流值较小,不能迅速切断保险;
因此故障不会自动消除而长时间存在,但这种漏电电流对人身安全已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需要加装灵敏度高的漏电保护器进行补充保护。
漏电保护器作为直接接触防护和火灾保护措施的附加保护,表现在达不到主保护动作值时,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
因此不能撤掉或降低对线路、设备的接地或接零保护要求,不能代替主保护。
漏电保护器在规定条件下,当漏电电流达到或超过其给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