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液相色谱柱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中低压液相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中低压液相色谱柱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中低压液相色谱柱的保护:
1、流动相和样液都需用0.45um孔径的滤膜过滤。
2、加3~5cm保护柱。
3、进样阀进样。
4、用纯甲醇保存色谱柱,防止细菌生长。
5、防止过酸或过碱。
6、防止振动和逆向流动。
7、对硅胶基键合相,水溶液流动相的ph值不得超出2~8.5的范围,使用温度不宜过高。
8、中低压液相色谱柱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使用后,应依次用水和甲醇清洗。对暂时不用而需要较长时间保存的色谱柱,要用纯甲醇清洗。
9、中低压液相色谱柱两端用金属螺帽封闭,保存在干净的有机溶剂中。
中低压液相色谱柱的再生:
一般情况下,硅胶和ods等化学键合固定相再生是困难的。有时采用下述方法可能提高柱效。
1、由于杂质微粒等因素,使色谱柱上端固定相变色,柱效下降。这时,可仔细地将变色部分除去约3mm左右,再补充新的固定相。
2、当色谱柱吸附未被洗脱的成分时,柱效将明显下降,可选择合适的溶剂洗净。
3、当采用梯度洗脱时,色谱柱在重复使用前,用泵把几倍于柱体积的起始溶剂压经色谱柱,以重新建立起始的平衡来得到再生。
1、短期停机 在完成一天工作以后,都要停机等第二天再继续工作,则可按以下步骤停机。 A)关闭二次仪表(记录仪、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B)关闭检测器电源(同时切断柱箱温度检测器的电源)。 C)停止恒流泵工作,然后切断其电源。 D)用二次蒸馏水冲洗进样阀的进样孔(在“LOAD”和“INJECT”两个位置)。 E)切断实验室工作电源,加满盛液瓶中的流动相,待第二天使用。 F)将仪器罩上防尘罩。 液相色谱仪数周或数月暂不使用,这时除按《短期停机》的A)~D)步骤处理外,还须完成以下步骤: A)拆下恒流泵的流动相盛液瓶,换上色谱柱指定的保护试剂(例:甲醇、去离子水等),开启泵数分钟(流速0.5mL/min~1.5mL/min)后停泵。 B)从系统中拆下色谱柱,用专用的密封螺帽将柱管两端密封后保存。 C)用普通φ1.6导管替代分离柱联结。 D)用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输入输液泵,开启泵,流量1mL/min~2mL/min,冲洗泵体、进样阀、检测器流通池数分钟,在冲洗过程切换六通阀数次,使定量管得到清洗。 E)拆除替代柱的导管、泵输入端和出口的导管和流通池输入、输出口导管,分别用螺帽密封输液泵出口和流通池输入、输出口。 F)拨下总电源接线板的插头,贮存好专用的流动相和样品,用干布擦洗仪器,罩上防尘罩。 G)检测器存放地点应干燥。
2、长期停机
日常中经常会遇到液相色谱仪使用过程中冒出气泡,一般是由于温度上升,压力下降造成的。
温度上升或柱温上升,当接近试剂沸点时,试剂汽化产生气泡,试剂中已含微小气泡,因加热变大而产生气泡。压力下降产生气泡,流动相中一直包含微小气泡,无论超声过滤,均不能池底去掉它,那么当压力下降时,微小气泡将长大,且多个小气泡易聚集成大气泡,而影响正常实验。
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处理:
1、泵头:泵头是压力变化最剧烈的地方,也是最易产生气泡的地方,泵头靠负压而吸液,而负压必然使流动相中的小气泡长大,当泵腔变正压时,已长大的气泡未必能全部变小流入后续液路,则泵腔内将积存气泡,从而影响吸液精度,鉴于此,泵头上专门设计了排气阀,便于泵头排气,观察柱压稳定了说明泵头排气成功。
2、吸液白管长气泡。
a、吸液白管接触空气部位漏气,产生可见气泡,吸液白管是常压和负压交臂变化部位,其漏表现为大气进入白管内,而不易见到管内液体漏出。
处理方法:更换白管。
b、滤头堵:滤头堵使得液体流入滤头的速度下降,泵强制吸液而产生真空气泡。
判断:拔掉滤头不再长气泡则是滤头堵。
处理:A、30%硝酸水液超洗滤头,20分钟左右。
B、水超洗滤头,注意换水多超几次。
c、流动相汽化产生气泡。
尤其是夏天室温高,沸点低的试剂易汽化,比如:乙酸,乙mi,氨水,石油醚等易于汽化。
处理:超声,降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