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你好,欢迎来到仪多多。请登录 免费注册
仪器交易网
0我的购物车 >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焦化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气相色谱分析操作规程

时间:2020-06-22    来源:仪多多仪器网    作者:仪多多商城     
【导读】近年来气相色谱技术在焦化工业分析方面的应用,包括:回收系统气相色谱分析、焦油加工系 统气相色谱分析、环保领域气相色谱分析等。对比分析了各方法的要点和特点,并结合宣钢焦化厂的应用情况及作 者的工作实践

近年来气相色谱技术在焦化工业分析方面的应用,包括:回收系统气相色谱分析、焦油加工系 统气相色谱分析、环保领域气相色谱分析等。对比分析了各方法的要点和特点,并结合宣钢焦化厂的应用情况及作 者的工作实践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焦化工业分析气相色谱回收系统焦油加工系统
在焦化工业分析领域,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应用范围涉及煤气、粗苯、焦油加工产 品、焦化废水等方面。气相色谱的广泛应用,主要是由 于气相色谱对有机物出色的分离、定量能力和优秀的 性价比,以及焦化工业分析领域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近年来,随着焦化工业的发展,焦化工业分析除了传 统的煤质、焦炭、煤气等分析外,煤气回收系统的粗 苯、贫油、富油等,焦油加工系统的煤焦油、三混油、洗 油、蒽油以及部分精加工产品,废水中酚及苯系物等 都能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加以分析。众多焦化产品的国 标分析方法均未采用气相色谱法,各企业科技人员根 据本企业实际,制定了适合本企业应用的气相色谱分 析方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气相色谱技术在 焦化工业分析领域中的现实应用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回收系统分析
 煤气分析 1.1.1煤气主组分分析
 煤气主组分分析是焦化企业常规分析项目,曹战 钊等利用配T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和混合分子 筛填充柱(一根碳分子筛柱,一根分子筛柱),以高纯 氩气作载气,用内金属镀膜气体取样袋取样,十通阀 气体进样,于16min时进行气路切换,采用焦炉煤气 标准样品的色谱图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进行定量。
 其特点是可以将焦炉煤气中主要成分一次全部分离, 且分离效果很好,具有较高精密度。马立新采用氢 气作载气,氢气组分分离不出,最后由差减法计算得 出氢气含量。笔者倾向于用氩气作载气更为方便。 1.1.2煤气中硫化氢含量分析
 煤气硫化氢分析采用国标方法(GB12211-90)中碘滴 定法或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该法分析时间长,较繁 琐。宁艳等采用带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焦 炉煤气中的硫化氢,采用特殊处理过的GDX-104色谱柱, 用不同量的礼S标准气体绘制工作曲线,外标法定 量,加标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7%, 且不受干扰物质SA的影响,值得现场推广应用。肖 旭东等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分析煤气中的硫化氢,特 别强调了取煤气样时,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可提高测 定的准确度,这一取样处理措施值得推广借鉴。 1.1.3煤气粗苯含量分析
 煤气粗苯含量对粗苯回收和煤气净化有着重要 意义。张杰采用FID离子检测器色谱仪,以阿皮松 为固定液,用6201载体的填充柱分离粗苯组分,根据 外标法单点校正定量煤气中苯,该法关键为标气的配 制(标气的配制用到了苯和甲苯两种化合物)。杨秀华 等采用液体标样作校正曲线,苗金凤采用了类似 的方法测定粗苯含量,其配制标气时只选取了苯作标 样,由此可见,不同厂家的标气配制方法不同,应根据 各自厂家煤气粗苯中的各主要组分含量的多少来配 制标气。
 煤气萘含量的分析
 煤气中萘含量的测定采用国标(中苦味酸法,该法耗时长、步骤繁琐、误差大。王学峰采用气相色谱法测量煤气中的萘,该法采用丁 二酸乙二醇聚酯为固定液的填充柱分离组分,自制萘 标准溶液作校正曲线,采用外标法定量分析样品中萘 含量。在取样过程中,用甲苯吸收煤气中的萘。朱静等 同样采用了以丁二酸乙二醇聚酯为固定液的填充 柱,在计算方法上则采用了内标标准曲线法,以正十 六烷为内标物,采样时选用四氯化碳为吸收溶剂,由 于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准确度较高。根据宣钢 焦化厂在这方面的分析实践,笔者倾向于使用安捷伦 公司的HP-5或HP-5ms毛细管柱,这种以(5%-苯基) -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有着比填充柱 更好的分离效果,在吸收溶剂的选择上,宣钢焦化厂 选取了毒性较小的N-N 二甲基乙酰胺或丙酮作吸收 萘的溶剂,在测定方法上,笔者倾向于内标法。
 以上论述了国内焦化行业在焦炉煤气分析领域 常用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大部分技术已较成熟,但 各项分析需用不同的色谱柱和检测器,现在气相色谱 的发展可实现1台色谱安装两种类型的色谱柱和检 测器,实现一机多用,降低分析成本。 1.2粗苯分析
 粗苯是焦化回收系统的主要产品,国标分析方法 为蒸馏法(GB/T2282-2000),肖旭东等采用气相色 谱法测定粗苯馏程,分析过程采用了 SE-54毛细管 柱,程序升温分离粗苯各组分,归一法定量,计算萘前 组分之和,推导出粗苯180。C前馏出量=萘峰之前各 组分含量之和xp(P为校正系数),该法的优点为直 接进样和归一法定量,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适合焦 化厂中间控制分析。宣钢焦化厂在粗苯模拟蒸馏过程 中,采用回归分析,推导粗苯180C前馏出量和色谱 结果的关系更加科学准确。任树军等采取了类似 方法,在结果计算上强调苯、甲苯、二甲苯总量和粗苯 馏出量的关系,由于使用校正归一法定量,有校正因 子存在,对操作者的操作要求更加严格,试验过程较 易产生误差。笔者更倾向于前一种方法。王欣、邓 爱芹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粗苯,所不同的是在色 谱结果和蒸馏结果的关系上,采用了不同的色谱值来 推导色谱法和蒸馏法的工作曲线。 1.3脱萘循环洗油中萘含量的测定
 焦化厂循环洗油中萘含量是一项重要指标,各厂家常依照洗油萘含量的测定法(YB/T 5029-1993)进行 测定,部分厂家开发了适合本厂使用的气相色谱法测 定循环洗油中的萘。齐姻等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 谱法测定循环洗油中萘含量,外标法定量,平均回收 率为關’标准偏差小于0属符合分析要求。笔者
 认为采用内标法可提高准确度,若采用外标法,须每 天做一标准样品,加以跟踪校正曲线的稳定性,若曲 线偏离应及时校正。 1.4贫富油中粗苯含量的测定
 焦化回收系统贫富油中粗苯测定的传统分析方 法为蒸馏法,该法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误差较大。 张杰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贫、富油中粗苯含量,该 法使用FID检测器、阿皮松固定液和6201载体的填 充柱,根据外标法定量苯、甲苯、二甲苯,三项加和为 粗苯含量。该法在标样配制过程中,采用了洗油 230C~270C之间的馏出液为配制标样的溶剂,这一 过程较为科学,可减少系统误差。刘翠霞等发明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贫富油中苯类化合物的方法, 采用正壬烷为内标物,内标法测定苯、甲苯、对二甲 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的含量。该法标准样品回收率 在106.08%~120.11%,标准偏差富油为0.073 22%,贫油 为0.007 841%,精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采用内标 法比外标法更加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可减少误差。
 焦油加工系统气相色谱分析
 由于焦油加工的原料及成品、中间产品均为有机 物,所以气相色谱法成为焦油加工行业工业分析的重 要方法,以下列举了国内常用的一些和焦油系统有关 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2.1 煤焦油萘含量的测定
 煤焦油作为焦油加工原料,其萘含量的高低直接 影响到工业萘的收率和产量,乃至整个焦油加工的经 济效益,因此煤焦油萘含量是判断煤焦油质量的最主 要指标。传统煤焦油萘含量测定方法为蒸馏结晶点法 及行业标准“萃取-色谱(填充柱)法(YB/T 50782001) ”。传统法分析时间长,操作步骤繁琐,其准确度 和精密度差,易造成环境污染;“萃取-色谱(填充柱) 法”也存在准确度差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内许多 厂家开展了煤焦油萘含量气相色谱法的研究工作, 其中有罗道成等[采用的蒸馏气相色谱法和刘翠霞 等采用的内标气相色谱法等。刘翠霞的内标气相 色谱法具有较大优势,该法完全舍弃了蒸馏、萃取等 容易带来误差的操作步骤,分析过程采用了安捷伦 DB-5毛细管柱,该柱对煤焦油有着很好的分离效率, 内标法测定萘含量较其他方法有着更好的准确度和 精密度,精密度试验标准偏差(RSD)为2.33%~3.26%, 加标回收率为99. 12%~104. 18%,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该法采用+二烷作内标物,正十二烷和萘在105°C完全不能分离,在90°C和120°C两 个组分出峰顺序颠倒[19],在设定柱温时应加以注意。 2.2三混油分析
 三混油是焦油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品,三混 油质量的调整直接影响工业萘及洗油的质量和效率。 三混油传统的分析方法为蒸馏结晶点法。随着焦油加 工量的增加和对精细化生产的要求,蒸馏-结晶法因 准确度差和费工费时,危害检验人员健康而逐渐被气 相色谱法取代,各焦化厂对三混油的气相色谱分析各 有特点。蒋冬林等[开发的分析三混油的气相色谱 法,采用了 SE-54毛细管柱,面积归一法计算三混油 各组分结果,侧重计算了色谱和蒸馏相对应的210C 前、230C前馏出量。姜宝峰等采用了己二酸乙二醇 聚酯[E GA ]为固定液的填充柱,用面积归一法计算组 分含量,并推导出苯甲腈含量和蒸馏法初馏点的线性 关系及芴含量和干点温度的关系。笔者经过试验认 为,毛细管柱比填充柱对三混油各组分有着更好的分 离效果,使用面积归一法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三混油 中各组分含量,芴含量和干点温度在小范围内呈线性 关系,在干点温度升至295C以上,由于色谱图中芴 后出现了菲、蒽等物质,干点温度越高,芴含量越低, 破坏了这种线性关系。根据宣钢焦化厂实践经验,芴 加上芴后所有组分总量与干点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 笔者开发了适合宣钢焦化厂的三混油气相色谱法,使 用安捷伦HP-5毛细管柱,归一法定量,用Excel制图 和统计工具,推导出三混油色谱分析数据和三混油蒸 馏数据的对应关系,使用后取得了较好效果。 2.3洗油分析
 洗油是三混油提取工业萘后的产品,约占煤焦油 的4. 5%~6. 5%,洗油馏分主要用于洗涤吸收煤气中的 苯族烃和从中提取各种化工产品。姚润生等_建立 了分析煤焦油中洗油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无 水乙醇作溶剂,SE-32弱极性毛细管柱,FM检测器进 行分析,以洗油中的主要组分的分析纯试样配制标准 样品,并作工作曲线,外标法测定洗油中各主要组分 含量。由于大部分焦油加工企业更关注洗油中萘含 量,在实际工作中可用外标法测定萘含量。宣钢焦化 厂在洗油检测中,采用丙酮作溶剂,HP-5毛细管柱, 面积归一法测定洗油中萘含量和芴前含量之和(蒸馏 法300C前含量),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更适合于中间 控制分析的需求。 2.4粗酚分析
文献中对粗酚气相色谱的研究较少,苯系物,采用DB-WAX毛细管柱、FID检测器检测废水
 粗酚是焦油加工的副产品,由于粗酚组成较为复 发的气相色谱法分析粗酚中的酚含量,使用PBOB液 晶柱和FM检测器,以1,2,4-三甲苯为内标物的内 标法测定粗酚中17个主要组分的含量。在工厂实际 应用中,这17种酚的色谱纯(或分析纯)物质在采购 上有一定困难,并且粗酚相对焦油工业其他产品产量 较小,因此各厂在粗酚的工业分析上,主要采取冶金 行业标准《粗酚中酚及同系物含量的测定方法》(YB/T 5080-1993)。
 焦油深加工产品的气相色谱分析
 近年来,焦油加工除提取工业萘外,深加工发展 方兴未艾,许多厂家陆续开展了工业苊、p-甲基萘、 异喹啉、粗蒽等产品的提纯和深加工,相应地也开展 了这些项目的气相色谱分析。由于这些新兴产品的分 析方法没有国家标准版的气相色谱法,各厂家根据实 际情况制定的方法各具特色和实用价值。刘翠华 采用了毛细管柱分离洗油中的工业苊,外标法定量, 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赵新春_采用 气相色谱法测定P-甲基萘含量,利用聚乙二醇-20M 为固定液的填充柱,能够使a-甲基萘与P-甲基萘 完全分离,定量方法为外标法,回收率大于99.60%, 相对标准偏差为0. 375%,可满足分析要求。陈旭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异喹啉纯度,采用ApiezonL为固 定液的填充柱,校正归一法测定异喹啉浓度。王俊广 等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蒽中蒽含量,该法使用了 DB-5毛细管柱、FID检测器和程序升温,以氯代苯为 溶剂,吩嗪为内标物,内标法对蒽含量进行测定,样品 的回收率为98. 43% ~ 100. 73%,相对标准偏差为 0.111%~0.911%。
 焦化环保气相色谱分析
 闫俊杰: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焦化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焦化废水常用化学分析法分析,随着气相色谱的 普及和环境科学的发展,部分科技人员开发了相关污 染物的气相色谱法。酚类化合物是焦化废水的主要污 染物质,已列入环境中首先监测的有机污染物,秦樊 鑫等[28]开发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挥发酚替 代了分光光度法,该法采用了 FFAP大口径弹性石英 毛细管柱和电子捕获检测器,在样品处理上采用溴液 衍生后,用环己烷萃取分离,分取部分萃取液作气相 色谱分析,测得其回收率在87% ~90%之间,相对标准 偏差在4. 0%~7. 0%之间。水中苯系物也是焦化企业废 水常见污染物,叶露等开发的二硫化碳萃取毛细管 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质苯系物,以二硫化碳萃取水中
 中苯系物,平均回收率在8?%~102%,相对偏差小于7. 3%。 4结 语
 各厂家根据自己的生产要求,开发了不同的气相 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从目前 情况看,各项目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缺少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随着气相色谱的发展,商品化的毛细管柱 因其良好的对复杂有机物的分离效率已逐渐取代填 充柱。一些先进的样品处理技术(溶液萃取,固相萃 取,固相微萃取,顶空分离技术、吹扫-捕集法等)和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全二维气相色 谱等)扩展了气相色谱应用范围。未来仍需扩展气相 色谱技术应用的范围,提高已有技术水平,也需进一 步研究新的分析课题,以满足焦化行业发展对分析工 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曹战钊,李凤霞,周淑珍,等.气相色谱法测定焦炉煤 气成分的探讨[J].河南冶金,2006,14(1) :
 马立新.气相色谱法分析煤气组分[J].天津冶金, 2005(5) :
 宁艳,王纯园,吴威.气相色谱法测定焦炉煤气中 的硫化氢[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33 (6) :
 肖旭东,兰斌,周尚元.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焦炉煤气 中的H2S [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35 (3):
 张杰.洗苯塔前后煤气中粗苯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杨秀华,丁玉献.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煤气含苯[J].燃 料与化工,2005,36 (2) :
 苗金凤.气相色谱法测量煤气含苯的方法探讨[J].燃 料与化工,2009,40(1) :
 王学峰.用气相色谱测量煤气中的萘[J].燃料与化 工,2006,37(1) :
 朱静,魏林,刘俊.煤气中萘含量的气相色谱分 析法的改进[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2000,17(2):
 肖旭东,肖星.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苯馏程[J].湖 南冶金,2005,:33(1) :
 任树军,蒋会玲,段敬稳,等.气相色谱法在粗苯检验 中的应用[J].河北冶金,2001 (4) :
 王欣.色谱法测定焦油中粗苯含量[J].甘肃冶金, 2009,31 (4) :
 邓爱芹.气相色谱法间接测定粗苯馏程[J].辽宁科 技学院学报,2007,9 (3) :
 齐姻,胡建军,王华兰,等.气相色谱法检测脱萘循 环油中的萘含量[J].燃料与化工,2006,37 (3) :
 张杰.洗苯塔前后贫、富油中粗苯含量的测定方法 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0)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焦 化贫富油中苯类化合物的方法.中国专利,
 罗道成,刘俊峰.煤焦油中萘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J].煤化工,2006,34 (5) :
 刘翠霞,曹素梅,王俊广,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煤焦油萘含量[J].煤化工,2008,36(4) :
 王永华.气相色谱分析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蒋冬林,靳美程.毛细管色谱法分析三混油在生产中 的应用[J].钢铁研究,2001 (4) :
 姜宝峰,宋波.三混油馏分气相色谱分析研究[A]. 见:第六届冶金工程科学论坛论文集[C].北京:北京 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
 姚润生,薛永强,王志忠.煤焦油中洗油组分气相色 谱分析方法的建立[J].分析试验室,2M948 (增 干Ij) :
 于银萍.气相色谱分析粗酚中酚含量[J].燃料与化 工,2008,39 (6) :
 刘翠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在洗油及工业苊分析 中的应用[J].燃料与化工,2000,31 (6) :
 赵新春.气相色谱法测定p-甲基萘含量[J].燃料与 化工,2007,38 (3) :
 陈旭,马晓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异喹啉纯度[J]. 燃料与化工,2000,31(1) :
 王俊广,刘翠霞,谢广粵,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煤焦油中粗蒽中蒽的含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9 (6) :
 秦樊鑫,张明时,陈文生,等.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 水中挥发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44 (7):
 叶露,王永桔.二硫化碳萃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测定水质的苯系物[J].污染防治技术,2005,18(6):

仪器网-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传媒体。

相关热词:

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日常色谱定量分析中,出现色谱峰形异变或鬼峰,不但严重影响定量精度,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为此,本篇把峰形异变常见类型(15种)加以分析,并给出可能原因,供工作经验不足的色谱工作者参考。
 
  在此讨论的峰形异变是指在色谱分析方法确定后,与曾经记录的已知色谱图比较时,出现某些色谱峰形的偏离畸变或多余峰。或者说,对于一已经设立好的色谱分析方法,由于不要求或出于无奈时有些峰分离不开、拖尾或峰形不对称等并不影响方法的实施情况,不属于上述因仪器故障、经验不足或操作失误造成的峰形异变。否则需要重新审定或修改原来的分析方法。
 
  另外,还应指出:由于无乱安装使用没有评价过的色谱柱可能出现的峰形拖尾,分离不好或峰形畸变,也不属于讨论内容。显然叫一个普通色谱分析工作者,在常规工作条件下去判断色谱柱的优劣,要求似乎高了一些。在怀疑峰形异变寻找可能原因、排除方法之前先做以下工作:
 
  仔细核查操作条件,与分析方法要求是否一致;
 
  和当初分析所存的标准色谱图对照,判断是否真出了问题;
 
  逐项仔细观察仪器或设备工作状态,看有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出峰失常。
 
  然后在依据以下15种异常峰形分析可能原因与排除方法。
 
  1.台阶峰:
 
  (1) TCD热丝被样品中所含卤素、氧、硫等元素腐蚀;
 
  (2) 气体流量突变如:注射垫突然漏气,气路受阻等;
 
  (3) 记录色谱峰装置故障如:拉线松;
 
  2.负峰:
 
  (1) TCD用氮做载气,由于待测组分在N2中浓度不同,热传导值呈现非线性而可能 出现负峰,有时可以通过改变载 气流量或进样量克服;
 
  (2) 操作ECD时进样量过大而出负峰,这是由于工作原理由电子捕获转变为电离检测,此时灵敏度还会大大降低;
 
  (3) 操作FID,低电离效率的溶剂(如CS2)或杂质出现,使原基流较高的输出基线减小而显示为负峰;
 
  (4) 操作FID,在无极化电压,样品量较大可能出现负峰;
 
  (5) 操纵NPD、FPD时气流比不合适,溶剂或某些组分会出现负峰;
 
  3."N" 或 “W”峰:
 
  (1) TCD操作,用N2作载气由于热传导率非线性引起;
 
  (2) FID操作时,样品溶剂电离效率低(如CS2),或气流比欠佳时;
 
  (3) ECD操作时,由于检测器被污染,溶剂峰或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或脉冲电源有毛病;
 
  4.舌头峰(前延峰):
 
  (1) 汽化温度偏低;
 
  (2) 载气流量小:
 
  (3) 进样量大,汽化时间长;
 
  (4) 汽化室被污染,样品有吸附效应;
 
  (5) 样品在柱头有冷凝或色谱柱被污染;
 
  (6) 进样技术差(挥发性组分的进样速度太慢);
 
  (7) 峰前出现了“鬼”峰。
 
  5.拖尾峰:
 
  (1) 色谱柱安装不合格,样品不能以“塞子”形进入色谱柱,柱与检测器安装的死体积太大;
 
  (2) 样品未能注射入柱头中(柱头进样方式);
 
  (3) 汽化管没有安装好或破损,样品只能脱尾进入色谱柱;
 
  (4) 化室的温度低或偏高;
 
  (5) 载气流量偏低;
 
  (6) 进样量大;
 
  (7) 载气系统(如注射垫处)有漏气;
 
  (8) 进样器(汽化室),被样品中高沸点杂质或注射垫残渣污染;
 
  (9) 色谱柱被污染至使被分析组分和高沸点污染物作用;
 
  (10) 补充气未开或偏低;
 
  (11) 色谱柱温度偏低或失效;
 
  (12) 甲烷化Ni催化剂失效;
 
  (13) 进样技术差(如速度不合适);
 
  (14) 正好有干扰峰(鬼峰)出现(如误用被污染的注射针);
 
  (15) 无极化电压(FID),此时伴随灵敏度偏低;
 
  (16) 样品前处理有毛病;
 
  6.出峰后基线下移:
 
  (1) 样品量大,特别是溶剂改变了工作状态;
 
  (2) FID被污染状况发生改变,或气流比发生变化;
 
  (3) 系统出现漏气,或出现堵塞;
 
  (4) 色谱柱被污染;
 
  (5) 样品处理不当,如:样品中有些物质和固定相发生作用;
 
  7.程序升温时基流增加(漂移大),噪声增加:
 
  (8) 色谱柱需重新老化或失效;
 
  (9) 新换载气纯度欠佳;
 
  (10) 过滤器失效;
 
  (11) 样品前处理不当,如:杂质干扰物太多;
 
  (12) 灵敏度太高。
 
  (13) 数据处理装置的判峰参数设置不合理。
 
  8.圆顶宽峰
 
  (17) 样品量大起出了色谱柱容量;
 
  (18) 汽化温度低;
 
  (19) 色谱柱没按要求安装;
 
  (20) 检测器工作状态不对,如载气太小、没开补充气;
 
  (21) 数据处理装置的判峰参数(半峰宽)设置偏大;
 
  9.平顶峰(未到满量程):
 
  (1) 样品量大,放大器量程高,衰减大,信号输出饱和;
 
  (2) 检测器已工作在饱和区;
 
  (3) 数据处理输入信号极性接错,或零点失调;
 
  10.基线出现波浪状峰:
 
  (1) 高灵敏度操作仪器未稳定之前;
 
  (2) 操作TCD、ECD时,柱箱或检测器箱温度周期变化;
 
  (3) 环境温度对仪器控温影响;
 
  (4) 电压不稳,对柱温控制精度影响;
 
  (5) 过温保护设置低于控制温度;
 
  (6) 压力(流量)调节阀失调,周期变化;
 
  11.原来能分开的峰分不开:
 
  (1)色谱柱安装不合要求 ;
 
  (2)色谱柱被污染,需重新活化 ;
 
  (3) 色谱柱寿命已到,需更换;
 
  (3)新更换的气源,纯度不佳;
 
  (4) 滤器失效,重新老化或更换;
 
  (5) 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量需要微调优化(色谱分析一般允许);
 
  (6) 检测器工作状态变化(如ECD漏气、FID气流比欠佳);
 
  (7) 汽化室被污染,注射垫漏气;
 
  (8) 样品处理不当,杂质干扰物太多;
 
  (9) 样技术太差;
 
  (10) 进样量超出了色谱柱容量;
 
  (11) 数据处理的判峰参数,半峰宽或斜率设置不合理;
 
  (12) 放大器量程或衰减设置失误;
 
  12.直角峰
 
  (1) 仪器输出负信号超出了数据处理的范围;
 
  (2) 数据处理装置零点未校正,或量程设置太大无法判断基线位置;
 
  (3) 数据处理装置输入信号极性接反,零点设置不对;
 
  13.带毛刺峰
 
  (1) 仪器工作不稳定,噪声大于要求;
 
  (2) 数据处理装置的判峰参数,半峰宽和斜率设置太小;
 
  (3) 极化电压(FID)不稳;
 
  14.操作条件未变,原来能判别的峰不见了:
 
  (1) 色谱柱被污染或失效;
 
  (2) 气路系统被污染(如气源纯度低,过滤器失效);
 
  (3) 注射垫漏气;
 
  (4) 注射针密封性差;
 
  (5) 数据处理的判峰参数,如:半峰宽和斜率设置偏大;
 
  (6) 进样方法不对;
 
  15.“鬼峰”(怪峰,多余峰,记忆峰):
 
  (1) 上一次进样的高沸点杂质峰自然流出;
 
  (2) 载气不纯过滤器失效使低沸点的污染物冷凝在色谱柱头,程序升温时正常流出;
 
  (3) 注射垫未经老化或无隔垫清洗而出的污染峰;
 
  (4) 汽化温度太高或严重污染至使样品某些组分分解;
 
  (5) 样品某些组分与被污染固定相产生了作用;
 
  (6) 色谱柱温度太高固定相分解;
 
  (7) 使用了被污染的注射针( 本身不合格,手摸或进过易污染的样品);
 
  (8) 样品予处理不完善或用错溶剂;
 
  (9) 样品中有空气;
 
  (10) TCD、ECD等密封性差(漏气);
 
  (11) 电源不稳,对控温或放大器有不良影响
 
  (12) 色谱柱堵塞物使用不当,如玻璃棉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在日常色谱定量分析中,出现色谱峰形异变或鬼峰,不但严重影响定量精度,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为此,本篇把峰形异变常见类型(15种)加以分析,并给出可能原因,供工作经验不足的色谱工作者参考。

在此讨论的峰形异变是指在色谱分析方法确定后,与曾经记录的已知色谱图比较时,出现某些色谱峰形的偏离畸变或多余峰。或者说,对于一已经设立好的色谱分析方法,由于不要求或出于无奈时有些峰分离不开、拖尾或峰形不对称等并不影响方法的实施情况,不属于上述因仪器故障、经验不足或操作失误造成的峰形异变。否则需要重新审定或修改原来的分析方法。

<色谱峰" src="http://12326877.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sZXJ0AUo_NGN8gIw9gQ42AM.jpg" data-style="border:0px; float:none; height:450px; max-width:100%; text-size-adjust:100%; vertical-align:top; width:601px" title="色谱峰" />

另外,还应指出:由于无乱安装使用没有评价过的色谱柱可能出现的峰形拖尾,分离不好或峰形畸变,也不属于讨论内容。显然叫一个普通色谱分析工作者,在常规工作条件下去判断色谱柱的优劣,要求似乎高了一些。在怀疑峰形异变寻找可能原因、排除方法之前先做以下工作:

仔细核查操作条件,与分析方法要求是否一致;

和当初分析所存的标准色谱图对照,判断是否真出了问题;

逐项仔细观察仪器或设备工作状态,看有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出峰失常。

然后在依据以下15种异常峰形分析可能原因与排除方法。

1.台阶峰:

(1) TCD热丝被样品中所含卤素、氧、硫等元素腐蚀;

(2) 气体流量突变如:注射垫突然漏气,气路受阻等;

(3) 记录色谱峰装置故障如:拉线松;

2.负峰:

(1) TCD用氮做载气,由于待测组分在N2中浓度不同,热传导值呈现非线性而可能 出现负峰,有时可以通过改变载 气流量或进样量克服;

(2) 操作ECD时进样量过大而出负峰,这是由于工作原理由电子捕获转变为电离检测,此时灵敏度还会大大降低;

(3) 操作FID,低电离效率的溶剂(如CS2)或杂质出现,使原基流较高的输出基线减小而显示为负峰;

(4) 操作FID,在无极化电压,样品量较大可能出现负峰;

(5) 操纵NPD、FPD时气流比不合适,溶剂或某些组分会出现负峰;

3."N" 或 “W”峰:

(1) TCD操作,用N2作载气由于热传导率非线性引起;

(2) FID操作时,样品溶剂电离效率低(如CS2),或气流比欠佳时;

(3) ECD操作时,由于检测器被污染,溶剂峰或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或脉冲电源有毛病;

4.舌头峰(前延峰):

(1) 汽化温度偏低;

(2) 载气流量小;

(3) 进样量大,汽化时间长;

(4) 汽化室被污染,样品有吸附效应;

(5) 样品在柱头有冷凝或色谱柱被污染;

(6) 进样技术差(挥发性组分的进样速度太慢);

(7) 峰前出现了“鬼”峰。

5.拖尾峰:

(1) 色谱柱安装不合格,样品不能以“塞子”形进入色谱柱,柱与检测器安装的死体积太大;

(2) 样品未能注射入柱头中(柱头进样方式);

(3) 汽化管没有安装好或破损,样品只能脱尾进入色谱柱;

(4) 化室的温度低或偏高;

(5) 载气流量偏低;

(6) 进样量大;

(7) 载气系统(如注射垫处)有漏气;

(8) 进样器(汽化室),被样品中高沸点杂质或注射垫残渣污染;

(9) 色谱柱被污染至使被分析组分和高沸点污染物作用;

(10) 补充气未开或偏低;

(11) 色谱柱温度偏低或失效;

(12) 甲烷化Ni催化剂失效;

(13) 进样技术差(如速度不合适);

(14) 正好有干扰峰(鬼峰)出现(如误用被污染的注射针);

(15) 无极化电压(FID),此时伴随灵敏度偏低;

(16) 样品前处理有毛病;

6.出峰后基线下移:

(1) 样品量大,特别是溶剂改变了工作状态;

(2) FID被污染状况发生改变,或气流比发生变化;

(3) 系统出现漏气,或出现堵塞;

(4) 色谱柱被污染;

(5) 样品处理不当,如:样品中有些物质和固定相发生作用;7.程序升温时基流增加(漂移大),噪声增加:

(1) 色谱柱需重新老化或失效;

(2) 新换载气纯度欠佳;

(3) 过滤器失效;

(4) 样品前处理不当,如:杂质干扰物太多;

(5) 灵敏度太高。

(6) 数据处理装置的判峰参数设置不合理。

8.圆顶宽峰

(1) 样品量大起出了色谱柱容量;

(2) 汽化温度低;

(3) 色谱柱没按要求安装;

(4) 检测器工作状态不对,如载气太小、没开补充气;

(5) 数据处理装置的判峰参数(半峰宽)设置偏大;

9.平顶峰(未到满量程):

(1) 样品量大,放大器量程高,衰减大,信号输出饱和;

(2) 检测器已工作在饱和区;

(3) 数据处理输入信号极性接错,或零点失调;

10.基线出现波浪状峰:

(1) 高灵敏度操作仪器未稳定之前;

(2) 操作TCD、ECD时,柱箱或检测器箱温度周期变化;

(3) 环境温度对仪器控温影响;

(4) 电压不稳,对柱温控制精度影响;

(5) 过温保护设置低于控制温度;

(6) 压力(流量)调节阀失调,周期变化;

11.原来能分开的峰分不开:

(1)色谱柱安装不合要求 ;

(2)色谱柱被污染,需重新活化 ;

(3) 色谱柱寿命已到,需更换;

(4)新更换的气源,纯度不佳;

(5) 滤器失效,重新老化或更换;

(5) 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量需要微调优化(色谱分析一般允许);

(6) 检测器工作状态变化(如ECD漏气、FID气流比欠佳);

(7) 汽化室被污染,注射垫漏气;

(8) 样品处理不当,杂质干扰物太多;

(9) 样技术太差;

(10) 进样量超出了色谱柱容量;

(11) 数据处理的判峰参数,半峰宽或斜率设置不合理;

(12) 放大器量程或衰减设置失误;

12.直角峰

(1) 仪器输出负信号超出了数据处理的范围;

(2) 数据处理装置零点未校正,或量程设置太大无法判断基线位置;

(3) 数据处理装置输入信号极性接反,零点设置不对;

13.带毛刺峰

(1) 仪器工作不稳定,噪声大于要求;

(2) 数据处理装置的判峰参数,半峰宽和斜率设置太小;

(3) 极化电压(FID)不稳;

14.操作条件未变,原来能判别的峰不见了:

(1) 色谱柱被污染或失效;

(2) 气路系统被污染(如气源纯度低,过滤器失效);

(3) 注射垫漏气;

(4) 注射针密封性差;

(5) 数据处理的判峰参数,如:半峰宽和斜率设置偏大;

(6) 进样方法不对;

15.“鬼峰”(怪峰,多余峰,记忆峰):

(1) 上一次进样的高沸点杂质峰自然流出;

(2) 载气不纯过滤器失效使低沸点的污染物冷凝在色谱柱头,程序升温时正常流出;

(3) 注射垫未经老化或无隔垫清洗而出的污染峰;

(4) 汽化温度太高或严重污染至使样品某些组分分解;

(5) 样品某些组分与被污染固定相产生了作用;

(6) 色谱柱温度太高固定相分解;

(7) 使用了被污染的注射针( 本身不合格,手摸或进过易污染的样品);

(8) 样品予处理不完善或用错溶剂;

(9) 样品中有空气;

(10) TCD、ECD等密封性差(漏气);

(11) 电源不稳,对控温或放大器有不良影响

(12) 色谱柱堵塞物使用不当,如玻璃棉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

上一篇:家用增压泵选购方法 增压泵操作...

下一篇:恒温水浴的操作使用及注意事项

  • 手机多多
  • 官方微信订阅号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