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法
校正工作目的是使电导率分度盘读数和标准试块的电导率对准。两个标准试块的电导率已打印在试块边缘上,一个试块电导率较高,另一个电导率值较低,分别校准电导率分度盘上对应的红线标记,为此
反复上述步骤操作2~3次,仪器即校正好了,就可用于电导率试块的测量。
仪器使用时间若较长,应经常重复校正操作。
如果试件材料厚度在1mm以上,且有一个不大的平坦面积(直径大于10mm)即可进行电导率值的测量,把探头放在试件的平坦部位,转动电导率分度盘,使电表指针为零,电导率值即可从分度盘上读出。
如果试件材料较薄,且无平坦表面时,只能进行比较试验。这时探头应放在同形状,同尺寸试件上的同一部位,转动电导率分度盘,使电表指针为零,可比较电导率的差异。
(3)“偏转法”:
在快速分选中(如混料、硬度、金属纯度、过热过烧等),不必在每次测量时旋转导电率平衡表指示,只需要对此感兴趣的电导率将电表指示调到零,其后测试仅观察电表指针的偏转。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电导率微小变化需高精度分辩,而对电导率值无需了解的情况。
表头指针无指示:即面板上“波段开关”扳到“电池”档或在“Ⅰ”档时,表针不对。
排除:检查电池盒内电池是否接触良好。
表头指针指示不正常:
①微起 即在“电池”档及“Ⅰ”档表头指针偏离量较小;
②突起 即在测量“Ⅰ”档时指针会突然跳动;
③缓慢 即在测量“Ⅰ”档时指针慢慢位移。
排除:更换新电池。
电导率仪主要有四个部分很容易受到破坏影响测试:电源部分、电桥部分、振荡器和指示器部分。同时这些部件也是在测试的时候用到的关键位置。他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测试的结果,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两个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法:
1、电源部分故障:
在低压交流电源出故障时,指示灯及各灯丝如果都不亮。我们应该在检查时可按电源输入、变压器初级、变压器次级低压等的顺序进行检查。高压直流电源在指示灯及各灯丝能亮,但电眼管不发绿光,且更换新电眼管无效时,则问题可发生在高压直流电源部分。
当用电导率仪测试进行测试时,发现电导率仪的高周档测不出准确平衡点,这时我们就可以确定它的故障是:振荡器和阴极输出器的故障,我们可以先更换振荡管和阴极输出管,那时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话,我们就需测两管的各极电压和接线。同时我们也可以用示波器来跟踪检查各讯号点。这样即可发现问题。首先检查桥路中的电极系统,更换或修复电极系统即可。若不能测得可用下法继续检查。读数钮部分。有时读数钮内部的滑线电阻接触不良,可用干净绸布等擦净接触点,使各处能接触良好即可。倍率钮部分多因内部波段开关错位或接触不良,可用棉花等吸取少量无水乙醇或三氯乙烯等擦净并复位即可。电容问题。有时指示器的光带边缘模糊不清,可调整桥臂电容,以清晰为度。
2、指示器故障:
若调桥路电容量后指示器光带边缘仍模糊不清时可更换电眼管,前者的绿色荧光带为扇形移动,后者为上下移动,且接线不同。当电导率仪的指示器动作不灵敏,这时可更换放大管及电眼管,若仍不灵敏则需检查各极电压及接线,放大管阳极
电导率仪是将仪表量程中的满刻度值,乘以误差百分比。
例如我们以1.0级的电导率仪为例,它的精确度指标为:
基本误差±1%F.S±1个字,配套误差±1.5%F.S±1个字,它是什么意思呢?
基本误差是指电导率仪电计部分的误差,配套误差是指电计和电极配套使用的误差。
F.S是指电子单元各分档的满量程。
例如,对于0.0~199.9μS/cm量程档来说,基本误差为±1%×199.9±1个字≈±2.1μS/cm,
配套误差为±1.5%×199.9±1个字≈±3.1μS/cm,±1个字是指仪表分辨率的最后一位数。
因此,电导率仪的误差概念,是对于一段量程档而言的,与实际使用中的绝对误差概念是不同的;
这一点要引起注意,例如你测试一杯纯水的电导率值为10μS/cm,你不能理解为其中有3.1μS/cm为误差值。
在一些分挡和连续刻度的仪表中一般都应用引用误差的概念,例如mV计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