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你好,欢迎来到仪多多。请登录 免费注册
仪器交易网
0我的购物车 >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时间:2020-08-05    来源:仪多多仪器网    作者:仪多多商城     
一、 引言 

从1962年,Clark和Lyons最先提出生物传感器的设想距今已有40 年。生物传感器在发酵工艺、环境监测、食品工程、临床医学、军事及军事医学等方面得到了深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在最初15年里,生物传感器主要是以研制酶电极制作的生物传感器为主,但是由于酶的价格昂贵并不够稳定,因此以酶作为敏感材料的传感器,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些年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微生物电极。微生物电极以微生物活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与酶电极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它可以克服价格昂贵、提取困难及不稳定等弱点。此外,还可以同时利用微生物体内的辅酶处理复杂反应。而目前,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的发展,应用PCR的DNA生物传感器也越来越多。 

二、 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领域 

1、 发酵工业 

各种生物传感器中,微生物传感器比较适合发酵工业的测定。因为发酵过程中常存在对酶的干扰物质,并且发酵液往往不是清澈透明的,不适用于光谱等方法测定。而应用微生物传感器则极有可能消除干扰,并且不受发酵液混浊程度的限制。同时,由于发酵工业是大规模的生产,微生物传感器其成本低设备简单的特点使其具有极大的优势。 

(1). 原材料及代谢产物的测定 

微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原材料如糖蜜、乙酸等的测定,代谢产物如头孢霉素、谷氨酸、甲酸、甲烷、醇类、青霉素、乳酸等的测定。测量的原理基本上都是用适合的微生物电极与氧电极组成,利用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耗氧,通过测量氧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来测量氧气的减少量,从而达到测量底物浓度的目的。 

在各种原材料中葡萄糖的测定对过程控制尤其重要,用荧光假单胞菌(Psoudomonas fluorescens)代谢消耗葡萄糖的作用,通过氧电极进行检测,可以估计葡萄糖的浓度。这种微生物电极和葡萄糖酶电极型相比,测定结果是类似的,而微生物电极灵敏度高,重复实用性好,而且不必使用昂贵的葡萄糖酶。 

当乙酸用作碳源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乙酸含量高于某一浓度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在线测定。用固定化酵母(Trichosporon brassicae),透气膜和氧电极组成的微生物传感器可以测定乙酸的浓度。 

此外,还有用大肠杆菌(E.coli)组合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可以构成测定谷氨酸的微生物传感器,将柠檬酸杆菌完整细胞固定化在胶原蛋白膜内,由细菌—胶原蛋白膜反应器和组合式玻璃电极构成的微生物传感器可应用于发酵液中头孢酶素的测定等等。 

(2). 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定 

在发酵控制方面,一直需要直接测定细胞数目的简单而连续的方法。人们发现在阳极表面,细菌可以直接被氧化并产生电流。这种电化学系统已应用于细胞数目的测定,其结果与传统的菌斑计数法测细胞数是相同的[1]。 

(3). 代谢试验的鉴定 

传统的微生物代谢类型的鉴定都是根据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的。这些实验方法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和专门的技术。微生物对底物的同化作用可以通过其呼吸活性进行测定。用氧电极可以直接测量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因此,可以用微生物传感器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特征。这个系统已用于微生物的简单鉴定、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废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物质估计、用于废水处理的微生物选择、活性污泥的同化作用试验、生物降解物的确定、微生物的保存方法选择等[2]。 

2、 环境监测 

(1).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的测定是监测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状况的常用指标。常规的BOD测定需要5天的培养期,操作复杂、重复性差、耗时耗力、干扰性大,不宜现场监测,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适用广的新方法来测定。目前,有研究人员分离了两种新的酵母菌种SPT1和SPT2,并将其固定在玻璃碳极上以构成微生物传感器用于测量BOD,其重复性在±10%以内。将该传感器用于测量纸浆厂污水中BOD的测定,其测量最小值可达2 mg/l,所用时间为5min[3]。还有一种新的微生物传感器,用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种作为敏感材料,在高渗透压下可以正常工作。并且其菌株可长期干燥保存,浸泡后即恢复活性,为海水中BOD的测定提供了快捷简便的方法[4]。 

除了微生物传感器,还有一种光纤生物传感器已经研制出来用于测定河水中较低的BOD值。该传感器的反应时间是15min,最适工作条件为30°C,pH=7。这个传感器系统几乎不受氯离子的影响(在1000mg/l范围内),并且不被重金属(Fe3+、Cu2+、Mn2+、Cr3+、Zn2+)所影响。该传感器已经应用于河水BOD的测定,并且获得了较好的结果[4]。 

现在有一种将BOD生物传感器经过光处理(即以TiO2作为半导体,用6 W灯照射约4min)后,灵敏度大大提高,很适用于河水中较低BOD的测量[5]。同时,一种紧凑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已经发展出来用于同时测量多重样品的BOD值。它使用三对发光二极管和硅光电二极管,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用光致交联的树脂固定在反应器的底层,该测量方法既迅速又简便,在4℃下可使用六周,已经用于工厂废水处理的过程中[5]。 

(2). 各种污染物的测定 

常用的重要污染指标有氨、亚硝酸盐、硫化物、磷酸盐、致癌物质与致变物质、重金属离子、酚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物质的浓度。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测量各类污染物的生物传感器并已投入实际应用中了。 

测量氨和硝酸盐的微生物传感器,多是用从废水处理装置中分离出来的硝化细菌和氧电极组合构成。目前有一种微生物传感器可以在黑暗和有光的条件下测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它在盐环境下的测量使得它可以不受其他种类的氮的氧化物的影响。用它对河口的NOx-进行了测量,其效果较好[6]。 

硫化物的测定是用从硫铁矿附近酸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专性、自养、好氧性氧化硫硫杆菌制成的微生物传感器。在pH=2.5、31℃时一周测量200余次,活性保持不变,两周后活性降低20%。传感器寿命为7天,其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目前还有用一种光微生物电极测硫化物含量,所用细菌是Chromatium.SP,与氢电极连接构成[7]。 

最近科学家们在污染区分离出一种能够发荧光的细菌,此种细菌含有荧光基因,在污染源的刺激下能够产生荧光蛋白,从而发出荧光。可以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将这种基因导入合适的细菌内,制成微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现在已经将荧光素酶导入大肠杆菌(E.coli)中,用来检测砷的有毒化合物[8]。 

水体中酚类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测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有9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从西西伯利亚石油盆地的土壤中分离出来,以酚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这些菌种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感受器部分的灵敏度。它对酚的监测极限为5 ′10-9mol。该传感器工作的最适条件为:pH=7.4、35℃,连续工作时间为30h[9]。还有一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rathonis)制成的测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在凝胶(琼脂、琼脂糖和海藻酸钙盐)和聚乙醇膜上,可以用层析试纸GF/A,或者是谷氨酸醛引起的微生物细胞在凝胶中的交联,长距离的保持它们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检测中的活性和生长力。该传感器能在测量结束后很快的恢复敏感元件的活性[10]。 

还有一种电流式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有机磷杀虫剂,使用的是人造酶。利用有机磷杀虫剂水解酶,对硝基酚和二乙基酚的测量极限为100′10-9mol,在40℃只要4min[11]。还有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磷酸盐生物传感器,使用丙酮酸氧化酶G,与自动系统CL-FIA台式电脑结合,可以检测(32~96)′10-9mol的磷酸盐,在25°C下可以使用两周以上,重复性高[12]。 

最近,有一种新型的微生物传感器,用细菌细胞作为生物组成部分,测定地表水中壬基酚(nonyl-phenol etoxylate --NP-80E)的含量。用一个电流型氧电极作传感器,微生物细胞固定在氧电极上的透析膜上,其测量原理是测量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um grablata)细胞的呼吸活性。该生物传感器的反应时间为15~20min,寿命为7~10天(用于连续测定时)。在浓度范围0.5~6.0mg/l内,电信号与NP-80E浓度呈线性关系,很适合于污染的地表水中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13]。 

除此之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已经成功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基于固定化微生物和生物体发光测量技术上的重金属离子生物有效性测定的监测和分析系统。将弧菌属细菌(Vibrio fischeri)体内的一个操纵子在一个铜诱导启动子的控制下导入产碱杆菌属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 (AE1239))中,细菌在铜离子的诱导下发光,发光程度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将微生物和光纤一起包埋在聚合物基质中,可以获得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量范围广、储藏稳定性强的生物传感器。目前,这种微生物传感器可以达到最低测量浓度1′10-9mol[14]。 

还有一种专门测量铜离子的电流型微生物传感器。它用酒酿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重组菌株作为生物元件,这些菌株带有酒酿酵母CUP1基因上的铜离子诱导启动子与大肠杆菌lacZ基因的融合体。其工作原理,首先是CUP1启动子被Cu2+诱导,随后乳糖被用作底物进行测量。如果Cu2+存在于溶液中,这些重组体细菌就可以利用乳糖作为碳源,这将导致这些好氧细胞需氧量的改变。该生物传感器可以在浓度范围(0.5~2)′10-3mol范围内测定CuSO4溶液。目前已经将各类金属离子诱导启动子转入大肠杆菌中,使得大肠杆菌会在含有各种金属离子的的溶液中出现发光反应。根据它发光的强度可以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其测量范围可以从纳摩尔到微摩尔,所需时间为60~100min[15][16]。 

用于测量污水中锌浓度的生物传感器也已经研制成功,使用嗜碱性细菌Alcaligenes cutrophus,并用于对污水中锌的浓度和生物有效性进行测量,其结果令人满意[17]。 

估测河口出水流污染情况的海藻传感器是由一种螺旋藻属蓝细菌( cyanobacterium Spirlina subsalsa)和一个气敏电极构成的。通过监测光合作用被抑制的程度来估测由于环境污染物的存在而引起水的毒性变化。以标准天然水为介质,对三种主要污染物(重金属、除草剂、氨基甲酸盐杀虫剂)的不同浓度进行了测定,均可监测到它们的有毒反应,重复性和再生性都很高[18]。 

近来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广泛应用,不少科学家开始着手于将它与生物传感器技术结合应用。有一种应用PCR技术的DNA压电生物传感器,可以测定一种特殊的细菌毒素。将生物素酰化的探针固定在装有链酶抗生素铂金表面的石英晶体上,用1′10-6mol的盐酸可以使循环式测量在同一晶体表面进行。用细菌中提取的DNA样品进行同样的杂交反应并由PCR放大,产物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hydrophila)的一种特殊基因片断。这种压电生物传感器可以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这种基因,这为从水样中检测是否含带有这种病原的各种气单胞菌提供了可能[19]。 

还有一种通道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浮游植物和水母等生物体产生的腰鞭毛虫神经毒素等毒性物质,目前已经能够测量在一个浮游生物细胞内含有的极微量的PSP毒素[20]。DNA传感器也在迅速的得到应用,目前有一种小型化DNA生物传感器,能将DNA识别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测量水样中隐孢子和其他水源传染体。该传感器着重于改进核酸的识别作用和加强该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寻求将杂交信号转化为有用信号的新方法,目前研究工作为识别装置和转换装置的一体化[21]。 

微藻素是一种从蓝藻细菌引起的水华中产生的细菌肝毒素,一种固定有表面细胞质粒基因组的生物传感器已经制得,用于测量水中微藻素的含量,它直接的测量范围是50~1000 ′10-6g/l[22]。 

一种基于酶的抑制性分析的多重生物传感器用于测量毒性物质的设想也已经提出。在这种多重生物传感器中,应用了两种传导器—对pH敏感的电子晶体管和热敏性的薄膜电极,以及三种酶—尿素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该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已经得到测试,效果较好[23]。 

除了发酵工业和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还深入的应用于食品工程、临床医学、军事及军事医学等领域,主要用于测量葡萄糖、乙酸、乳酸、乳糖、尿酸、尿素、抗生素、谷氨酸等各种氨基酸,以及各种致癌和致变物质。 

总之,常用的微生物电极和酶电极在各种应用中各有其优越之处。若容易获得稳定、高活性、低成本的游离酶,则酶电极对使用者来说是较好的。相反的,若生物催化需经过复杂途径,需要辅酶,或所需酶不宜分离或不稳定时,微生物电极则是更理想的选择。而其他各种形式的生物传感器也在蓬勃发展中,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固定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随着人们对生物体认识的不断深入,生物传感器必将在市场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解析三杯式风速传感器与测量原理

三杯式风速传感器是风速传感器的一种类型,那么三杯式风速传感器和其他的风速传感器相比有哪些特点呢?三杯式风速传感器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三杯式风速传感器是可连续监测上述地点的风速、风量(风量=风速x横截面积)大小,能够对所处巷道的风速风量进行实时显示,是矿井通风安全参数测量的重要仪表

其传感器组件由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传感器支架组成。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爆炸危险的各矿井通风总回风巷、风口、井下主要测风站、扇风机井口、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等处,以及相应的矿产企业。

三杯式风速传感器立足于煤矿用户,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爆炸危险的各矿井通风总回风巷、风口、井下主要测风站、扇风机井口、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等处,以及相应的矿产企业。

三杯式风速传感器可连续监测上述地点的风速、风量(风量=风速x横截面积)大小,能够对所处巷道的风速风量进行实时显示,是矿井通风安全参数测量的重要仪表。

三杯式风速传感器的压差变化原理:在流动方向上设置一个固定的障碍物(孔板、喷嘴等),这样根据流速不同便会产生一个压差。通过测量压差,可以转换成流速的测量。

三杯式风速传感器的原理基本就是这些了,大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产品的相关知识来理解。

 


近十年来,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一种对安装直管段长度要求较短、准确度仍较高的流量仪表),在我国引进、开发、推广应用异常活跃。由于在推广中急功近利,炒作过热,条件尚未成熟,就呼吁大力推广,已造成多起严重事故。如何稳步推广应用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不再辉煌

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应用的历史超过百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使用经验,制定了标准无需标定,可承受恶劣工况,生产成本低,性价比较高。但它也存在不少缺点,如:易于堵塞,压损较大,准确度难以长期维持,特别是根据ISO5167-2003新标准,要维持±0.5~1%的准确度,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的前安装直管段长度需30~40D。虽可对在应用中偏离标准的影响进行估算。但这种估算仅仅只是增加计量的不确定度,而无益于准确度的提高。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既可耐恶劣工况,价格适中,对安装直管段长度不高又能维持较高准确度的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

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的原理

差压流量仪表种类可达几十,万变不离其宗,其原理都基于能量守恒与质量守恒这两个物理公式,即由于流体流通的横截面积和/或流动通道的变化所引发的差压是流体流速、流体通道和流体特性的函数。

多孔孔板

多孔孔板与经典孔板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多孔孔板的节流件除了节流还有整流的作用,它解决了工业现场的直管段长度不长又可以达到必要的准确度的矛盾。在直管段长度较短(5~10D)的情况下,仍可达到±1%的准确度,值得关注。

2002年,由美国Ro s emo u n t推出的调整孔板(Conditioning Orifice Plate),首创了这类节流流量传感器,继调整孔板之后,2004年美国A+Flowt ek公司推出了平衡式流量仪表,2007年进入中国;我国天津某公司于2008年,推出了结构不同于美国A+Flowtek的整流式流量传感器。而测试数据表明,在前直管段仅2D时,准确度可达±1%,为5D时,准确度可达±0.3%,β值建议取0.5~0.65之间。在前直管段长度约30D的条件下,对上述的三种结构进行了流出系数的重复性、不确定度、线性度的测试比较,技术性能难分伯仲。

多孔孔板的计算与孔板类似,主要区别是如何计算β值。首先需算出它的流通面积Aef。

内锥流量传感器

对于内锥流量传感器,流体是通过节流件锥体与管壁形成了具有整流作用的环形通道。这种环形通道节流方式可在确保较高准确度的前提下,对前直管段长度的要求比孔板低得多。美国科罗拉多工程实验室(CEESI)对其进行了测试,数据公布在API MPMS22.2中,测试报告宣称,不仅直管段要求短,而且压损也比孔板低一些。

内锥流量传感器β值的计算,仍需通过流通面积A时来计算当量直径dV。

内锥流量传感器在我国21世纪初期,在缺乏充分研究、测试,没有标准、规程的情况下,而又过热炒作,厂家为追逐利润,忽视质量纷纷仿制;用户不分场合到处滥用,造成多起严重事故。

针对内锥流量传感器的不足,我国近几年相继推出了槽道、内文丘利、梭式等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

槽道流量传感器

由南京优扬公司推出, 节流件为一纺锤体(图1),具有较长的中段,用4个导流片来固定节流件,从力学角度看较内锥安全、可靠。但作为节流件的纺锤体过长,不仅加大了加工成本,也增大了摩阻,压力损失在相同的β值下,约为内锥的2/3。如维持±1%精确度,前直段不得小于5D。

梭式流量传感器

梭式流量传感器尾部可使加速的流体在扩张的通道中,不分离的条件下减速增压,使不可恢复压损降至最小。样机初测表明:β=0.64时,流出系数误差为±0.3%,压损仅为槽道的2/3,内锥的1/3。

环楔流量传感器

近几年推出一种新型差压流量传感器。据称,这种流量传感器增加了量程比, 减小了压损, 增加了耐磨性。美国科罗拉多工程试验室曾对其进行了测试,确定了流出系数及膨胀系数等有关数据,但仍不够充分。对以上所述的优点,笔者有所质疑,它的结构与文丘里管有相似之处,只是增大了扩张角,又如何保证流体不分离而减小压损?

教训与建议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近七、八年以来我国流量业界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和自行开发了不少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成绩斐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不少问题,生产厂家应根据这些问题,认真逐一解决,才有可能使产品日益完善。遗憾的是不少厂商为利所惑,热衷于炒作,忽视产品的改进。如内锥流量传感器在已知单臂悬挂易折断,后锥取压孔易堵、压损较大(仅次于孔板)的情况下,不仅未认真改进,反而呼吁大力推广。结果,发生了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当前,爆炸声余音未了,炒作的沉渣似又泛起,应引起国内业界的严重关注。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由于影响流量仪表的因素较多,在研发过程中有不少数据,无法通过理论推导来确定;在推广应用开始的一个阶段,所遇到的不少问题都只能脚踏实地用试验来逐一解决;而故弄玄虚、炒作理念是无济于事的。

测试数据与标准 在研发、改善流量仪表的过程中,只有脚踏实地去做试验,以积累成千上万的数据。为使新型流量仪表在推广过程中稳步前进,需要对这些数据认真整理,去伪存真。必要时对有疑惑的数据还应重新测试予以核实、印证。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总结、提高所撰写的标准才有实用、推广价值,使生产厂家有数可依,使用者有据可查。

标准是测试数据的升华与提高;而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也必须建立在大量严谨可靠的测试数据上,否则,将难以实施,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评估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的校验装置

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的特点都宣称具有安装直管段短而确保准确度高的性能,只有通过专用的阻力件流量校验装置所试数据才能令人信服。国外已建立这种装置,开展十多年的测试、研究,很遗憾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标准的制定

近百年以来,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由于制定了标准,才可能在上世纪中期取得流量市场近70%的份额。但随着工业的现代化,新型流量仪表不断推出,要顺利推行这些仪表,首先需要制定标准。电磁、超声均已着手制定标准,而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由于种类较多,制定标准虽有一定难度也必须考虑,否则又将无序滥造,无据选用,难以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有关制定标准的条件, 如何制定,由于篇幅限制,请参阅API MPMS22.2“差压式流量仪表测试备忘录”。

小结

从中天之日到夕阳西下 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问世已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但其致命的弱点是必需具有30~40D的安装直管段长度,才可能保证有±1%的准确度。对于现代化的工业,不可能满足这个苛刻的条件,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初露锋芒但并不完美 为应对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的不足,近十年推出了以缩短安装直管段长度而确保准确度为特点的环形通道、多孔孔板等多种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初露锋芒即有令人瞩目的表现。但它与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相比,还是比较稚嫩,如果在条件尚不成熟就不顾后果全面、大力推广,必将重蹈覆辙,发生令人难以接受的严重事故。科学试验与建立标准 为什么经典节流流量传感器能经历百余年辉煌的历史?靠的是反复认真进行科学试验,再将试验结果用于现场进行验证,如此不断地测试、提升。将这些成果总结成为标准,才有稳固的基础。令制造有法可依,使用有据可查。

阻力件试验势在必行 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的特点在于无需较长的直管段长度,即可维持较高的准确度,这个特点必须由厂家用科学的试验数据予以验证,且由第三方予以证明,而不能只是引经据典,用别人的实验数据来证明自己产品的技术性能。要创立民族的品牌,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做实验,一丝不苟测数据。研发新型节流流量传感器,阻力件试验势在必行,建立相应的试验室迫在眉睫。

上一篇:数字多用表新的国际安全标准 数...

下一篇:KO-7DJ土工膜(防渗膜)渗...

  • 手机多多
  • 官方微信订阅号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