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继电器产品,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中。今天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电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使用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电流继电器工作原理
电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电流继电器使用要点
1.继电器使用前,需取去外壳,拔出机器,检查有无在运输中产生的损坏,如动片碰到磁板,游丝各圈相碰,动牌轴上的摩擦等,为此,将继电器的指针整定在第一整定点上,用手将可动系统往磁板方向转动,然后放开,可动系统应当转回到原来位置直到止档,然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定。
2.继电器在重新调整时,必须保证:
2.1可动系统的轴向活动量在0.15~0.3mm之间。
2.2动片与磁极间的气隙,应当保证继电器在规定的任何工作情况下,动片和磁板不得相碰。
2.3具有动合触点和动断触点的继电器,桥形触点不得同时接触一动合静触点和一动断静触点。
2.4当指针由第一刻度值旋向最终刻度值时,游丝各圈不相碰。
2.5 继电器动作时,桥形触点应当在静触点的中心线上滑动(公差±lmm),动、静触点总气隙不小于2mm。
电磁继电器属于一种自动运动电器,它具有将线圈电流转换成对可动部件作用的电磁吸力。使衔铁运动带动触点动作,完成自控电路的自动开通或关断的切换。
因此,电磁继电器在工控、电力系统保护、配电系统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领域被广泛应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工作在电路控制回路中,电路控制回路对继电器的线圈供电,线圈受到激励就会在磁路中生成磁链,对可动部件的衔铁产生电磁吸力,于是衔铁在弹簧、簧片、永磁体或者在另是一个控制回路提供的反力或电磁力的相互作用下动作,推动簧片动作。
在吸合过程中使主回路中动触点和静合静触点断开,与动合静触点闭合,释放过程中使主回路中的动触点和动合静触点断开,与静合静触点闭合。
继电器主要有两大系统构成,分别是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电磁系统主要包括衔铁和线圈,接触系统主要包括触点、簧片、推动部件与固定部件。
继电器的电磁系统是它的吸力供给部分,将控制回路中的电流转换成为电磁吸力,使可动部件刻度反力运动,达到切换主电路中触点的目的。
继电器的接触系统是它跟主回路的连接部分,可实现对主回路实施状态切换,给衔铁提供反力,来控制衔铁转动速度及触点行程,维持状态保持力等与继电器寿命强相关的参数。
因此,继电器有扩展控制功能、信号放大功能、信号综合功能以及自控、遥控、监测等功能。
电磁继电器是常用的可控型开关器件,在自动化行业应用比较多。
在选用继电器时需要注意线圈的工作电压、触点的带载能力、触点的组合形式以及安装方式等几个问题。
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1.根据线圈的工作电压考虑继电器的选型
继电器是由线圈和触点构成的,线圈是继电器的输入;
触点的动作与否就是由继电器的线圈得电/失电来控制的。
每种信号的继电器,其线圈对驱动电压都有要求的,我们说这个继电器是5V的;
那个继电器是12V的,指的就是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
所以在选择继电器时,考虑线圈电压非常重要。
2.根据触点的带载能力考虑继电器的选型
前文说过线圈是继电器的输入,那触点就是继电器的输出。
触点是给用户接负载控制回路的。负载回路的电压和电流这两个参数要搞清楚。
在选用继电器时,一般要选择触点容量大于负载回路,留够余量至少30%。继电器的触点如果超载运行的话,会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3.根据触点的组合形式考虑继电器的选型
继电器的充电一般由常开触点、常闭触点、组合触点等组成。
比如1D表示具有一个常闭触点,1H表示具有一个常开触点,1Z表示具有一组常开和常闭的触点。
D,H,Z一般是国内的标注方式,在国外一般用A,B,C来表示。
在选择触点时需要根据用户负载的回路数以及需要常开/常闭情况来选择。
4.根据安装方式考虑继电器的选型
安装方式也非常重要,目前继电器常用的安装方式有三种,
1)PCB安装方式;2)导轨式安装方式;3)面板安装方式等。
PCB安装方式是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导轨式安装方式一般用在控制柜内的导轨上,面板式的方式一般用螺丝钉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