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冻性能是指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受到冻融循环作用时不发生破坏的能力。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由温度变化、水泥水化反应、结构的内部应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混凝土中,水分会在低温环境下结晶形成冰晶,从而引起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当冰晶体积增大时,它会对混凝土的骨料和胶凝材料施加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破坏。
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接触水又受冻的环境下,混凝土受冻融遭到破坏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破坏现象。混凝土抗冻性能是评价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方面,混凝土抗冻性能好的结构物能够在寒冷地区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够减少维护和修缮的成本,因此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好坏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原材料质量及性能
混凝土中水泥、骨料等材料的质量会对混凝土成品质量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不同类型和用量的水泥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强度等级高的水泥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混凝土中骨料用量大、产地广、质量差别大,如果质量把控不严,骨料中含泥量等因素也会对混凝土抗冻性产生影响。
2、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中所用胶凝材料、骨料、添加剂、掺合料等材料的配比也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重要因素,若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粗骨料过多等不合适的配合比导致结构致密性和匀质性变差,其抗冻性能也会随之变差。
3、标准养护龄期
不同用途、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标准养护龄期不同,而这也会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讲,标准养护龄期越长,水泥矿物水化越充分,水化产物越多,水化产物之间的连接越致密,内部连通孔变少,内部结构更加密实,因而其抗冻性能会逐步提高。
4、其他影响因素
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对混凝土抗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其抗冻性还会受到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二、抗冻性评价方法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冻融循环试验,主要有快冻法和慢冻法两种。慢冻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气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表示的混凝土抗冻性能;快冻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水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快速冻融循环次数表示的混凝土抗冻性能。在进行试验前,应按照相关要求对试件进行养护,并根据规定方法将试件放在(20±2)℃的水中浸泡。
1、慢冻法
慢冻法所用试件为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所用试件组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成型试件时不应采用憎水性脱模剂。
试件达到养护龄期时及时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对外观尺寸进行测量,并分别编号、称量,然后按要求置于试件架。当冻融箱内温度降至-18℃时开始计时,每次冻融循环中试件冷冻时间不小于4h,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20~-18)℃。
冷冻结束后,立即按照要求方式加入温度为(18~20)℃的水,使冻融箱内温度及水位等条件满足标准要求,使试件融化时间不小于4h。融化完毕视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可进行下一次循环。
过程中没25次循环宜对冻融试件进行一次外观检查,若试件出现严重破坏则应立即进行称量。达到规定循环次数后称量试件并进行外观检查,详细记录试件表面破损、裂缝及边角缺损情况,对破损试件进行处理后按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记录并计算最终结果,按要求取值。
2、快冻法
测试采用快冻法时,所用试验器具、设备应符合要求,试件应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3块试件为一组,根据养护龄期完成养护。冻融试验前4天时从养护点取出在(20±2)℃水中浸泡4天,过程中水位应符合条件要求。
至试验龄期后及时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测量外观尺寸,并编号、称量试件初始质量,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检试件按要求置于试件盒内,将时间和放入冻融箱内的试件架中,试件盒中注入清水,并确保整个试验过程中水位满足要求。
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h~4h内完成,且试件融化时间、温度变化应满足要求,冷冻和融化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10min。每隔25次冻融循环按照标准要求的方法测量试件横向基频,测完后迅速将试件调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加入清水继续试验。当有符合条件的情况出现时即可结束试验。
混凝土抗冻性能是影响混凝土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调整骨料的选择和配合比、改变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改进施工技术等方法提高其抗冻性。在进行抗冻性检测时,如果试件始终在水中养护,达到龄期可直接开始进行冻融试验,但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试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便于对其抗冻性进行真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