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测试仪原理光在传播中,波前受到与波长尺度相当的隙孔或颗粒的限制;
以受限波前处各元波为源的发射在空间干涉而产生衍射和散射,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与光波波长和隙孔或颗粒的尺度有关。
用激光做光源,光为波长一定的单色光后,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就只与粒径有关。
对颗粒群的衍射,各颗粒级的多少决定着对应各特定角处获得的光能量的大小,各特粒径分析仪定角光能量在总光能量中的比例,应反映着各颗粒级的分布丰度。
按照这一思路可建立表征粒度级丰度与各特定角处获取的光能量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而研制仪器,测量光能;
由特定角度测得的光能与总光能的比较推出颗粒群相应粒径级的丰度比例量。
粒径测试仪采用湿法分散技术,机械搅拌使样品均匀散开,超声高频震荡使团聚的颗粒充分分散;
电磁循环泵使大小颗粒在整个循环系统中均匀分布,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宽分布样品测试的准确重复。
测试操作简便快捷:放入分散介质和被测样品,启动超生发生器使样品充分分散;
然后启动循环泵,实际的测试过程只有几秒钟。
测试结果以粒度分布数据表、分布曲线、比表面积、D10、D50、D90等方式显示、打印和记录.
输出数据丰富直观:
本仪器的软件可以在各种计算机视窗平台上运行,具有操作简单直观的特点;
不仅对样品进行动态检测,而且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输出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和设计zui理想的表格和图形输出。
智能热湿拉强度测试仪主要用于测定型砂的热湿拉强度、常温湿拉强度以及鉴定膨润土等原材料的质量,是判断型砂抗夹砂性能的主要检测手段。配置了微型计算机智能控制直线步进电机加载系统、智能控温自动升降系统和智能测量系统。
智能热湿拉强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热湿拉强度测试仪是模拟砂型受热时水分迁移机理设计的,热湿拉强度是测量试样加热后形成高水层处的抗拉强度。其原理图见图1,测试时,将制好的试样连同试样筒一起放入主机试样导轨上。在试样底部自动定时加热(320℃,约20-30s)后,使试样受热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干砂层(4mm左右)及水分凝聚区。然后自动加载显示受力过程曲线、测量出其抗拉强度,显示测量结果、储存和打印报告。
智能热湿拉强度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测量范围: 0-25000Pa
2.示值精度: ±1.0%
3.加载速度: 3.0-10mm/min(可自动调)
4.试样尺寸(直径*高):Φ50x50
5.温度控制范围: 室温- 500°C,精度:±1°C
6.电源: AC 220V±10%, 50Hz
7.功率: 500W
8.使用环境:室温,相对湿度≤90%
智能热湿拉强度测试仪的主要特点
1.系统电路设计合理、抗干扰能力强、中文菜单液晶显示,数据稳定、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2.分析过程动态显示各项实时数据和力值曲线。设计具有储存、查询打印等功能。
3.精巧的加热板自动升降系统能对加热板温度进行自动测量和显示,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温度补偿技术对加热板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4.采用高精度直线步进电机,并利用微型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加载和自动卸载,加载速度和长度可精确到微米。
5.采用高精度拉压力传感器可在常温和高温下进行数椐采集处理,数据稳定可靠。
6.系统菜单中文显示及提示密码保护功能,通过密码可以重新设置系统的各个功能和参数。
7.能自动储存各项数据。查询打印功能具有中文表格菜单,可以选择打印,对两组及两组以上的数据自动计算及打印平均值等功能。
智能热湿拉强度测试仪主要用于测定型砂的热湿拉强度、常温湿拉强度以及鉴定膨润土等原材料的质量,是判断型砂抗夹砂性能的主要检测手段。
配置了微型计算机智能控制直线步进电机加载系统、智能控温自动升降系统和智能测量系统。采用液晶中文显示器、高精度测力传感器和微型中文打印机等。能自动完成测试、数椐处理、显示、储存和打印全过程。是现代科研、教学、生产中的高精度测量仪器。
电缆故障测试系统(全配置)有线通信的畅通和电力的输送有赖于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一旦线路发生障碍,就会造成通信和电力的中断,如不能及时查出故障并迅速予以排除,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而,电缆故障测试仪是维护各种电缆的重要工具
故障原因
(1)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引起的电缆故障占电缆事故很大的比例。据上海的资料统计,外力机械损伤引发的故障比例。有些机械损伤很轻微,当时并没有造成故障,但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损伤部位才发展成故障。造成电缆机械损伤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电缆故障测试仪1)安装时损伤:在安装时不小心碰伤电缆,机械牵引力过大而拉伤电缆,或电缆过度弯曲而损伤电缆;
2)直接受外力损坏:在安装后电缆路径上或电缆附近进行城建施工,使电缆受到直接的外力损伤;
3)行驶车辆的震动或冲击性负荷会造成地下电缆的铅(铝)包裂损;
4)因自然现象造成的损伤:如中间接头或终端头内绝缘胶膨胀而胀裂外壳或电缆护套;因电缆自然行程使装在管口或支架上的电缆外皮擦伤;因土地沉降引起过大拉力,拉断中间接头或导体。
(2)绝缘受潮
绝缘受潮后引起故障。造成电缆受潮的主要原因有:
1)因接头盒或终端盒结构不密封或安装不良而导致进水;
2)电缆制造不良,金属护套有小孔或裂缝;
3)金属护套因被外物刺伤或腐蚀穿孔;
(3)绝缘老化变质
电缆绝缘介质内部气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游离使绝缘下降。当绝缘介质电离时,气隙中产生臭氧、硝酸等化学生成物,腐蚀绝缘;绝缘中的水分使绝缘纤维产生水解,造成绝缘下降。
过热会引起绝缘老化变质。电缆内部气隙产生电游离造成局部过热,使绝缘碳化。电缆过负荷是电缆过热很重要的因素。安装于电缆密集地区、电缆沟及电缆隧道等通风不良处的电缆、穿在干燥管中的电缆以及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的部分等都会因本身过热而使绝缘加速损坏。
(4)过电压
大气与内部过电压作用,使电缆绝缘击穿,形成故障,击穿点一般是存在缺陷。
(5)设计和制作工艺不良
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的防水、电场分布设计不周密,材料选用不当,工艺不良、不按规程要求制作会造成电缆头故障。
(6)材料缺陷
材料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缆制造的问题,铅(铝)护层留下的缺陷;在包缠绝缘过程中,纸绝缘上出现褶皱、裂损、破口和重叠间隙等缺陷;二是电缆附件制造上的缺陷,如铸铁件有砂眼,瓷件的机械强度不够,其它零件不符合规格或组装时不密封等;三是对绝缘材料的维护管理不善,造成电缆绝缘受潮、脏污和老化。
(7)护层的腐蚀
由于地下酸碱腐蚀、杂散电流的影响,使电缆铅包外皮受腐蚀出现麻点、开裂或穿孔,造成故障。
(8)电缆的绝缘物流失
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时地沟凸凹不平,或处在电杆上的户外头,由于起伏、高低落差悬殊,高处的绝缘油流向低处而使高处电缆绝缘性能下降,导致故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