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你好,欢迎来到仪多多。请登录 免费注册
仪器交易网
0我的购物车 >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傅立叶红外光谱特殊样品的处理方法 红外光谱解决方案

时间:2020-06-03    来源:仪多多仪器网    作者:仪多多商城     

    一些特殊样品的处理方法:    1、有些在溶液中生成的样品,如,配合物一类等,不易提取出来。可以把溶液滴加在的KBr中干燥,研磨。如果样品不怕加温,可以加温干燥后测试。如果样品不能加温,可以待溶剂挥发后,再放入干燥器中自然干燥后再测红外。    2、有些含水的样品,如果,没有氟化钙的盐片,可以用KBr粉末压片,把样品滴加在上面,测完后抛弃。    3、平时用坏了的KBr片,比如,摔裂的半个片都行,专门用来测含水样品。如果光面不好了,可以用异丙醇5份加水1份,滴加在绒布上抛光后使用。    4、根据样品的特点来处理样品。    举个例子,轮胎橡胶制品无法研磨,一般压片法很难制样:    ①、普通制样方法得到的谱图透过率差,看不到特征吸收。    ②、使用全反射方法测全反射红外谱,不仅需要附件,而且由于橡胶制品是黑色的,得到的谱图效果也差,即使,放大以后的谱图,吸收峰透过率仍然在98%~100%,而且样品的平坦度不够,不成形,不平整就无法做。    ③、采用普通的压片方法,利用溶剂溶解加研磨混合制样的方法,对比了不同几种溶剂,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巨型计算机与化学统计学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发展较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技术。而且由于该技术方便快速,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适用于在线分析等特点,在药物分析领域中正不断得到重视与应用。

  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的波长范围是780~2526nm(12820~3959cm-1),通常又将此波长范围划分为近红外短波区(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区(1100~2526nm)。由于该区域主要是O-H,N-H,C-H,S-H等含氢基团振动光谱的倍频及合频吸收,谱带宽,重叠较严重,而且吸收信号弱,信息解析复杂,所以虽然该谱区发现较早,但分析价值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1、近红外光谱的测量

  根据NIR光谱的获得方式,通常有透射(Transmittance)和漫反射(DiffuseReflectance)两种。

  透射测定法的定量关系遵从Lambert-Beer定律,主要适用于液体样品,其正常的工作波长范围是850~1050nm。浙江大学的史月华等人用该原理,在93%~97.4%的浓度范围内利用维生素E在6061~5246cm-1处的近红外吸收峰面积积分值和其浓度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对已知浓度的样品进行预测,误差及相对误差均在0.79%~0.9%内。

  漫反射测定法是对固体样品进行近红外测定常用的方法。当光源垂直于样品的表面,有一部分漫反射光会向各个方向散射,将检测器放在与垂直光成45o角的位置测定散射光强的方法称为漫反射法。漫反射光强度A与反射率R的关系为式中,R1为反射光强,R0为完全不吸收的表面反射光强。国内已有人先后用漫反射技术测定了精氨酸阿司匹林、安乃近、芦丁和维生素E等的含量,并且用反射光谱法对磺胺噻唑进行质量评价。

  以透射和漫反射为测试基础,为适应不同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直接测定其近红外光谱,9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在NIR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光纤不仅可方便的传输光谱信号,各式各样的光纤探头还极大地方便了NIR进行各类快速在线分析。

  2、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1应用范围

  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适用于药物的多种不同状态如原料、完整的片剂、胶囊与液体等制剂,还可用于不同类型的药品,如蛋白质、中草药、抗生素等药物的分析。NIR更适用于对原料药纯度、包装材料等的分析与检测以及生产工艺的监控;利用不同的光纤探头可实现生产工艺的在线连续分析监控。

  2.2定性、定量分析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不是通过观察供试品谱图特征或测量供试品谱图参数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而是首先通过测定样品校正集的光谱、组成或性质数据(组成或性质数据需通过其它认可的标准方法测定),采用合适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再通过建立的校正模型与未知样品进行比较,实现定性或定量分析。

  2.2.1定性分析

  近红外光谱谱带较宽,特征性不强,因此很少像其它光谱(如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那样用于化合物基团的识别及结构的鉴定。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一般是用于确定分析样品在已知样品集中的位置。常用的方法包括:

  (1)判别分析法:判别分析是经典的定性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相同样品在不同波长下具有相近的光谱吸收,这种光谱间的比较可以是原始光谱,也可以是经过处理的光谱。

  (2)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法:利用PCA方法将多波长下的光谱数据压缩到有限的几个因子空间内,再通过样品在各因子空间的得分确定其归属类别,但PCA对样本与校正集间的确切位置缺乏定量的解释。任玉林等采用此方法研究了去痛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总结出对标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减小颗粒大小的变化所产生的散射影响,并且用第二主成分得分对第一主成分作图可以将合格样品与不合格样品区分开来。其缺点是当真药与劣药的含量相当接近时此法容易分错。

  (3)马氏距离(MahalanobisDistanceMD)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多波长下的光谱距离定量描述出测量样本离校正集样本的位置,因而在光谱匹配异常点检测和模型外推方面都很有用。但应用该方法时,波长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波长点过少,光谱得不到合理的描述;波长点过多,计算量大,为此,徐广通提出将PCA与马氏距离相结合解决模型的适用性判断,可以充分利用PCA对大量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也较好地解决了马氏距离计算时波长点的选择问题,避免了大量光谱数据直接进行马氏距离计算出现的共线性或计算量大等问题,且克服了采用PCA自身进行判断界限不易量化的问题。

  2.2.2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测量时一般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但测定的光谱可能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利用单一波长下获得的光谱数据很难获得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NIR光谱结构复杂,谱图重叠较多,所以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一般采用多波长下获得的数据并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常用方法如下:

  (1)主成分回归(PrincipalComponentRegression,PCR):原理与PCA相同。PCR在解释光谱数据时起着重要作用,从主成分权重图中能够确定主成分与哪个组份有关,但确切而全面地解释每个主成分代表什么迄今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2)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PLS):该法是一种全光谱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多个波长下的有用信息,无需刻意的选择波长,并能滤去原始数据噪音,提高信噪比,解决交互影响的非线性问题,很合适在NIR中使用。实验证明,PLS法同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直接分析固态粉末药品磺胺甲基异唑、安体舒通、安乃近、磺胺脒是可行的,同其它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简便、且不破坏样品的优点。

  (3)人工神经网络法(ArtificialNeuralNetworksANN):近年来兴起的ANN法研究,根据样品各组分的光谱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知样品并讨论影响网络的各参数。采用ANN法对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美的康等药物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ANN法的最大优点是其抗干扰、抗噪音及强大的非线性转换能力,对于某些特殊情况ANN会得到更小的校正误差和预测误差,并且它的预示结果要稍优于PLS(t检验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ANN法具有更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所致。

  此外还有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LR)、拓扑(TopologyTP)等方法也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得到应用。

  3、问题与展望

  尽管NIR在药物分析领域显现出勃勃生机,但目前它还存在一定的弱点。首先,它是一种间接的相对分析技术,通过收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品,通过严格细致的化学分析测出必要的数据,再通过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知样品的结果。而模型的建立需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由于NIR谱区为分子倍频与合频的振动光谱,信号弱,谱峰重叠严重,所以目前还仅能用于常量分析,被测定组分的量一般应大于样品重量的0.1%;此外,在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时,应考虑样品的特征、分析实验的设计及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才能取得正确的分析结果,建立可靠的校正模型是近红外光谱成功的关键,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恰当的分析模型则是建立校正模型的关键。

  NIR光谱分析的最大特点是操作简便、快速,可不破坏样品进行原位、在线测量;测量信号又可以远距离传输和分析;特别是与计算机技术和光导纤维技术相结合,采用NIR透射、散射、漫反射光谱学检测方法,可以不使用化学试剂,不必进行预处理,可直接对颗粒状、固体状、糊状、不透明的样品进行分析。这些特点正逐渐被制药界所认识,并显示出极大潜力,在制药工作和质量控制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NIR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含量与水分分析也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目前NIR已成为AOAC(AssociationofOfficialAnalyticalChemists)一种标准分析方法应用于药品检测中。仪器生产商和药物分析专家的合作开发已使FDA、欧洲和加拿大药物管理局正式研究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取代繁琐费时的常规分析方法的可行性,部分测试项目已被FDA批准为标准方法。USP(UnitedStatesPharmacopia第25版)最近已在附录中增补近红外分析方法。

标签: 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_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是分子能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线,而引起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检测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可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又称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固态、液态或气态样品都能应用,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都可检测。此外,红外光谱还具有测试迅速,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仪器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和分析化学zui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红外光谱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广大仪器用户对红外光谱的使用需求,小编总结了一些技术内容。
 
  1.什么是光谱技术?有哪些分类,红外属于哪一类?
 
  光谱分析是一种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结构或者相对含量的方法。按照分析原理,光谱技术主要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三种;按照被测位置的形态来分类,光谱技术主要有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两种。红外光谱属于分子光谱,有红外发射和红外吸收光谱两种,常用的一般为红外吸收光谱。
 
  2.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分子运动有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四种,其中后三种为量子运动。分子从较低的能级E1,吸收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可以跃迁到较高的能级E2,整个运动过程满足能量守恒定律E2-E1=hv。能级之间相差越小,分子所吸收的光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振动和转动跃迁所引起的, 组成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原子处于不断振动(或转动)的状态,其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率相当。所以,用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上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分子的转动能级差比较小,所吸收的光频率低,波长很长,所以分子的纯转动能谱出现在远红外区(25~300 μm)。振动能级差比转动能级差要大很多,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吸收的光频率要高一些,分子的纯振动能谱一般出现在中红外区(2.5~25 μm)。(注: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所吸收的光在可见以及紫外区,属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振动时,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时,该振动才具有红外活性(注:如果振动时,分子的极化率发生变化,则该振动具有拉曼活性)。
 
  3. 分子的主要振动类型
 
  在中红外区,分子中的基团主要有两种振动模式,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伸缩振动指基团中的原子沿着价键方向来回运动(有对称和反对称两种),而弯曲振动指垂直于价键方向的运动(摇摆,扭曲,剪式等)。
 
  4. 红外光谱和红外谱图的分区
 
  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 μm)、中红外区(2.5~25 μm)和远红外区(25~300 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注: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近红外光谱仪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zui多的区域,积累的资料也zui多,仪器技术zui为成熟。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
 
  按吸收峰的来源,可以将中红外光谱图(2.5~25 μm)大体上分为特征频率区(2.5~7.7 μm,即4000-1330 cm-1)以及指纹区(7.7~16.7μm,即1330-400 cm-1)两个区域。其中特征频率区中的吸收峰基本是由基团的伸缩振动产生,数目不是很多,但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因此在基团鉴定工作上很有价值,主要用于鉴定官能团。如羰基,不论是在酮、酸、酯或酰胺等类化合物中,其伸缩振动总是在5.9μm左右出现一个强吸收峰,如谱图中5.9μm左右有一个强吸收峰,则大致可以断定分子中有羰基。
 
  指纹区的情况不同,该区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性,主要是由一些单键C-O、C-N和C-X(卤素原子)等的伸缩振动及C-H、O-H等含氢基团的弯曲振动以及C-C骨架振动产生。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而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
 
  5. 红外光谱是定性分析手段还是定量分析手段?有何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分子中的官能团,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较少使用,特别是多组分时定量分析存在困难)。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固态、液态或气态样品都能应用,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都可检测。
 
  常见的,对于未知产物进行分析时,红外能够给出官能团信息,结合质谱,核磁,单晶衍射等其他手段有助于确认产物的结构(应用zui广泛);在催化反应中,红外,特别是原位红外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确定反应的中间产物,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吸附反应情况等;通过特定物质的吸附还可以知道材料的性质,比如吡啶吸附红外可以测试材料的酸种类和酸量等,CO吸附的红外可以根据其出峰的情况判断材料上CO的吸附状态,进而知道催化剂中金属原子是否是以单原子形式存在等。
 
  6. 红外光谱的解析一般通过什么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数据库?
 
  光谱的解析一般首先通过特征频率确定主要官能团信息。单纯的红外光谱法鉴定物质通常采用比较法,即与标准物质对照和查阅标准谱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对于样品的要求较高并且依赖于谱图库的大小。如果在谱图库中无法检索到一致的谱图,则可以用人工解谱的方法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红外知识及经验积累。大多数化合物的红外谱图是复杂的,即便是有经验的专家,也不能保证从一张孤立的红外谱图上得到全部分子结构信息,如果需要确定分子结构信息,就要借助其他的分析测试手段,如核磁、质谱、紫外光谱等。


上一篇:确定气相毛细管色谱仪瞬间不分流...

下一篇:2021全站仪快速架设技巧,详...

  • 手机多多
  • 官方微信订阅号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