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将从焊接工艺的角度出发,分析分析残余应力的成因、影响以及如何控制残余应力。
焊接导致的残余应力,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温差造成的。
从开始加热到加热至最高温度再到焊接完成之后降温,无时无刻不存在温差(如图1所示),沿着焊缝周边当然也会遍布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
图1 相对焊缝不同位置,温度不同
加热过程中,被加热区域的基材有膨胀趋势,但是因为基材其余部位温度较低不会膨胀,因此相对低温区域,被加热区的膨胀被挤压产生压应力,如图2-上所示。
图2 温度升高(上),温度下降(下)
当基材开始熔化,这种情况开始反转,基材熔化导致压应力被完全释放,随着后续焊缝区域逐渐降温,这个时候材料开始硬化、收缩,焊缝周边区域的基材有约束其收缩的趋势,这个时候应力又从0开始以拉应力形式逐渐增大,如图2-下所示。
图3 焊接过程各个位置的温度、应力
图3模拟的是焊接过程中热源的轨迹,下面我们以图3中C区域为例更细致地聊聊残余应力是如何产生的。
从图1-右和图3-c可以看出来,离热源越近的区域,温度越高。
图2中,热源自下至上移动过程中,靠近热源的区域(以C区域为例),温度逐渐升高,而随着温度升高,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伴随而来的就是材料开始受热膨胀。
然而,周边温度较低的区域会限制其膨胀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应力。继续升温会逐渐软化基材,软化程度越高压应力被释放的越彻底,直至基材熔化、压应力完全消除。
热源通过并远离C区域向B区域进发时,C区域的温度逐渐降低,温度降低会导致这部分基材收缩。
刚开始降温时C区域的温度仍然处于高位,这部分材料的屈服强度依然偏低、材质仍然偏软,所以此时其收缩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
不过,随着温度越来越低,材料的硬度、屈服强度也越来越高(抗力越来越大),周围材料对C区域收缩的牵制(或约束)也越来越大。
从开始升温到降温的整个过程,应力变化与温度关系如图4右半边所示(压应力从0开始慢慢变大又逐渐消失,降温时拉应力从0开始慢慢增大)。
图4 温度与应力关系
总的来说,焊接导致的残余应力是焊接工艺本身的固有“缺陷”。原因就在于焊接必然伴随着局部升温和降温,在这一升一降的过程中,温差自然而然会导致焊接区域材料体积性的膨胀和收缩,残余应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上一篇:混凝土锚固必须考虑混凝土开裂?
下一篇:检测行业的“竞赛游戏”